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紫金矿业“水污染事件”中的混账逻辑

2010年07月14日 06: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瞿玉杰
    7月12日下午,福建省环保厅通报称,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死鱼。据报道,初步统计,汀江流域仅棉花滩库区死鱼和鱼中毒约达378万斤。据了解,这起污染事件实际发生在9天前,即7月3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月13日)

    发生严重的水污染事件,肇事企业不是积极采取措施善后、不是在第一时间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而是企图掩盖事件的真相,紫金矿业如此作为,不能不让人义愤填膺。

    水污染事件败露之后,紫金矿业发布公告表示,渗漏事故原因主要是前阶段持续强降雨,致使溶液池区域内地下水位迅速抬升,超过污水池底部标高,造成上下压力不平衡,形成剪切作用,致使污水池底垫多处开裂,从而造成渗漏。基于这种判断,紫金矿业副总裁刘荣春在接受采访时称,此次渗漏主要与自然灾害有关,不可预料。紫金山铜矿所在的福建省,“持续强降雨”年年都有,为何唯独今年发生污水渗漏事故?

    面对当地群众为何被污染的水会造成鱼类大量死亡、而人却能正常饮用的质疑,上杭县防疫站副站长傅卫国解释说,鱼对水中铜含量的要求比较高,当达到0.1毫克/升时,鱼就会出现中毒甚至死亡的现象;而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即使饮用水中铜的含量超过1.0毫克/升,也仅仅会令水出现一点点颜色而使人厌恶,但不会引起人体中毒。看来,按照傅卫国副站长的逻辑,当地群众应当感谢污染企业给他们“补铜”才对!事实上,正因为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不能过量摄入。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铜作为一种重金属,在人体内很难代谢,具有很强的“累积效应”,因而长期饮用铜元素超标的水,很容易导致人体慢性中毒。

    紫金矿业“水污染事件”为何迟报9天?紫金矿业证券部总经理赵举刚的解释是:“事情刚发生时,对事件的原因要尽快有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明确以后,传达给相关的群众,才不会引起恐慌。”也就是说,紫金矿业之所以迟报污染事故,完全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经过“非典”等公共事件的洗礼,我们已经认识到及时公开有关信息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事实上,2003年水利部就出台了《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暂行办法》,要求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要确保信息及时、内容准确,并明确规定“水污染直接损失在10万元以上”等情形必须上报。按照当地政府6元每斤的收购价,378万斤死鱼和中毒鱼价值何止10万元?为此,笔者以为,对于刻意迟报、瞒报污染事件的责任人,必须启动问责机制,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今年5月,环保部曾经发文通报批评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上市企业,包括紫金矿业在内的11家公司因为承诺的环保整改工作没有实现,被环保部称为“言而无信”。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紫金矿业的网站上笔者看到,2010年紫金矿业集团竟然荣获“2009年度中国最诚信企业”称号。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