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西方大国纷纷大选,进行政治大洗牌。一代年轻的政治人物开始登上政坛之巅。在美国,有非洲血统、亚洲文化背景,不到50岁的奥巴马当上了总统。在英国,只有44岁、有王室血统的卡梅伦当上了首相。这两人都是“60后”。在日本,60多岁的鸠山由纪夫当上了首相,这在日本的政治传统中,也算是相对的“年轻人”。
在这几个西方大国,几位比较年轻的政治人物先后上台,其背后是一种求变的社会思潮。当今世界是一个“变”的世界,世界格局在变动,国家力量在消长,这是外部“变”的压力。上述国家承平日久,各种问题和矛盾积累较多,这是内部“变”的压力。几位政坛新生代纷纷打出“变革”旗帜,暗合上述政治压力格局。
几位政治新人均有个性强烈、比较“另类”的特点。鸠山由纪夫因言论大胆出位被称为“外星人”,卡梅伦也曾年少轻狂,奥巴马则是“白人、盎格鲁—萨克逊、清教”主流文化的“另类”。在信息社会,在政治表演性的时代,这类人物容易吸引眼球、汇集人气。
在西方的政治文化中,言易行难,竞选是一回事,政治实施是另一回事。人们对政治新人期望愈高,往往失望愈速。
所谓“政治变革”,无非就是社会利益的调整,但往往很难。奥巴马想整一整金融大鳄,估计会“雷声大、雨点小”,因为这些机构“大而不能倒”。欧洲的政坛新生代想治一治“福利病”,结果是风潮迭起。在西方现代社会,既得利益谁也不肯放弃,人人又想争取新的利益,谁都不好得罪,而利益总量的蛋糕已难以快速扩大。所以,“变革”的钢丝不好走。
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脆弱性,工业文明、城市化的现状都需要精细的系统保障,社会承受不了系统崩溃的危险。因而,现代的社会变革也很难是激进的、单向突进的。西方的几位政治新人尽管“另类”,但毕竟是体制中人,他们不会脱离社会的系统性需求。
今天,西方的金融危机还没完,发展方向还不清晰,生态恶化等全球性问题还在蔓延。西方政坛新生代的“变革”似应在国家收缩和社会节制上下功夫。但这样做很难,让牛人不牛很难,由奢入俭很难。几位西方政治新人能否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操作力,走出“世事纷纷乱如麻”的困境,还需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