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为我们相隔千山万水,远水不解近渴,不要以为我们所奉献的爱心只是杯水车薪。旱魔持续肆虐,需要更多的人行动起来,把灾区民众的焦虑系于心中、放于心上,更需要我们把实实在在的帮助融入他们对水的渴求之中。
西南地区严峻的旱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到目前为止,广东各界社会捐款数额已达122万元,善款全部用于西南抗旱,其中向云南省拨发40万元、贵州省40万元、四川省20万元、广西和重庆各10万元。昨日,由本报连同其他单位共同主办的“大爱无疆滴水有情”———为西南灾区捐水活动仪式举行,捐赠的200吨饮用水将由广东省红十字会送往灾区,预计5天后运达。
旱魔肆虐。民政部最新统计,目前严重的旱情已导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份613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多元。当特大旱灾导致云南至少300万公顷农作物受灾,许多麦子、蚕豆和蔬菜已经枯死,当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农民们每天忙着去河里背水维持生计,当有贵州村民为全村取水献出生命,民众请愿追封其为烈士之时,千里之外的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一边是束手无策的农民,一边是众志成城的抗旱行动,在旱灾面前,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不要以为我们相隔千山万水,远水不解近渴,不要以为我们所奉献的爱心只是杯水车薪,如果没有中华儿女的爱心与支持,没有炎黄子孙手中竭力传递的“一滴滴水”,受灾人民将难以挺过这焦灼的干旱。
全民抗旱集结号已经吹响,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西南这片干涸的土地上。温总理慰问灾区民众时郑重承诺:“绝不能让一名群众没水喝。”无疑,当务之急是保证灾区群众日常生活饮水。现实中,洁净水的意义以一种悲凉的底色被阐释。除了那触目惊心的干旱,严重的水污染使一些地方在大旱之年即便守着水也不能用。以贵州水成县为例,该地区虽有两条主要河流穿过,本该不缺水,但由于采矿业的盲目发展,现有水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河水“像稀释的墨汁”,根本不能饮用。当地官员说,这些河流由于重金属含量超标,就连浇地种菜也成问题。一些灾民辛辛苦苦钻了井,但开采出的地下水却同样因污染问题而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千里送水,尽管耗资更大、更费周折,但在这一非常时刻,水比起其他任何物质更弥足珍贵。
实实在在的水,实实在在的帮助。如今的灾区,在旱情旷日持久的烤炙下已显得疲惫不堪,外界的帮助,“不漏一村、不漏一屯、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救援承诺变得更为重要。位于群山顶峰、海拔1800米的文山州砚山县阿猛镇水塘村大榔树组,是云南最干旱的村落之一,87户居民中,50户为苗族,37户为白族。因距离阿猛镇40公里,且不通公路,当地政府的“爱心水”一度无法送到这里。断水20多天后,村领导徒步半天来到镇里汇报灾情,方才引起重视。在幅员辽阔的西南灾区,在旱情不断蔓延的地方,是不是也有许多一不小心就被我们目光遗忘的角落?里面是不是也有为甘露而苦苦等待的生命?
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对于灾区人民艰难困境感同身受,灾害的发生让不少人站出来,积极承担公民的社会责任,足以见证民间爱心力量的崛起。这种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百难而不倒以及能够不断向前之所在。然而,旱魔持续肆虐,需要更多的人行动起来,把灾区民众的焦虑系于心中、放于心上,更需要我们把实实在在的帮助融入他们对水的渴求之中,让每一位同胞的心灵都能在这慑人的干旱中得到慰藉。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