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宜春叫春,不止是寂寞(图)

2010年03月07日 08:12   来源:钱江晚报   方小晶

    春天的脚步近了,楼下的野猫开始蠢蠢欲动。骚动的不止是动物们,还有一座城市。“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一条挂在江西这个地级市旅游政务网上的宣传广告,一下子让人闻到了春天里最原始野性的气息,回味无穷。

    叫春的当然不是宜春市的600余万人民,而是当地的领导们。领导们说宜春太寂寞了,所以要发出春天的最强音。寂寞是一剂毒药,让人发疯,寂寞的宜春领导们明明白白地知道叫春这个词汇的丰富含义,但一时的困惑终于顶不上一夜成名的诱惑——管他呢,流芳百世太难,遗臭万年也不错,从此请叫我“叫春城市”。

    领导们说旅游与娱乐密不可分,借鉴一下娱乐圈的炒作无可厚非。叫春城市如杨二头上的那朵大红花和芙蓉姐姐的S型,完全可以成就一段经典,成为一张城市名片。宜春抛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低下头虚心向三流明星们取起了真经。他们从绯闻和走光中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社会的浮躁之风和不良的炒作习气成了最好的老师。本该是文明倡导者的政府和官员们冲到了娱乐圈的前沿,这样的示范和表率让人不知该对这社会作什么样的展望。

    其实宜春原来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亮之城”,只是月亮太遥远,嫦娥太清静,高雅总是曲高和寡,还不如青楼女子一个媚眼一声娇吟夺目勾魂。这不,现在谁人不识宜春,领导们满意地说,宜春出名了,效果达到了。

    只是可怜了宜春的市民们,不知不觉中成了“叫春城市”中的一分子。他们当了城市成名的牺牲品,可悲的是连一声反抗的权利都没有。沾沾自喜的官员们沉浸在知名城市的光环和伟大的成就中,混然忘却了市民们对这座城市的感情。他们玷污了城市,却满不在乎。城市只是他们升官发财的工具,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着呗。

    甘于寂寞很难,但甘于寂寞才能成就大事业。吸引眼球很容易,但真正的一鸣惊人还得靠实力和底蕴的积累。宜春的官员们如果能明白这一点,到时候不用你叫,春天也能到来。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