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国就业人口中有多少“被中产”

2010年02月12日 06:50   来源:新华网   魏文彪
    “我国中产阶层已达就业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产,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发了社会上不小的争论。(2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正如报道中所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有关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成果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相关数据和普通人的切身感受不太一致,甚至有网友戏谑自己“被中产”了。而在11日挂出该则报道的几大门户网站上,也有不少网友对相关数据表示质疑,认为中国中产阶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中产阶层数量,难以达到研究报告所得出的数量,不少按研究报告应被划入中产阶层者认为自己够不上中产阶层,同样有不少网友在网上表示自己是“被中产”了。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有关中国中产阶层的数据所以会引发争论,很大程度上与其主要按照职业来划分中产阶层有关,按照这样的划分标准,不但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等属于中产阶层,教员、医生、护士、记者、编辑、工人中的中高级技师等都是中产。而按照不少网友的看法,所谓中产阶层顾名思义是指拥有中等数量财产的阶层,所以中产阶层应当按照所拥有的财产数来划分,而不应简单按照职业来划分。现实当中有不少人从事着教员、医生、护士、记者、编辑等职业,但是却并不拥有称得上是中等的财产,所以不应该被划入中产阶层。

    比如,有不少按研究报告应被划入中产阶层者买不起房,而在许多网友看来,一个连一套房子都没有、居无定所的人是难以称得上中产阶层的。有些被划入中产阶层者尽管有自己名下的房产,但是却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而像这样属于“负资产”的人也是难以称得上中产阶层的。另外,尽管有些人群在城市有着较为体面的职业,有着较为稳定的收入,但是由于没有工作地的户口,不能享受到社会保障与福利,收入中的相当部分被用于子女上学、看病以及其他非户籍人口需要额外承担的费用上,每月收入扣除这些费用后所剩不多,没有称得上是中等的财产,因而将其划入中产阶层名不副实。

    中产阶层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所以他们希望社会保持稳定;中产阶层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所以也是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人们常说中产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国家与政府应当通过各种政策与举措扶持中产阶层发展,不断扩大中产阶层数量,使社会呈现出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形结构。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通过有失科学合理的划分方法人为夸大社会中中产阶层的数量,会不利于国家与政府更为积极地出台各项帮扶中产阶层发展的政策与举措。比如,如果中产阶层数量被不恰当地夸大,就可能不利于政府通过更为有力的调控措施稳定房价,以及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举措来加大扶持中产阶层发展、扩大中产阶层数量的力度。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