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火车票实名制应有证件打假强力支撑

2010年02月06日 09:32   来源:荆楚网   孙金栋
    广东地区试行和探索中的火车票实名制,虽然褒贬不一,但它已经取得了抵御黄牛党的显著效果。

    但是,黄牛党又生一招:使用非法制假证件,通过合法渠道购票囤积,倒票谋利。

    5日,记者从铁道部公安局获悉,针对实名制后出现的新动向,铁路公安机关与地方公安密切配合,15天以来已经打掉制贩假证团伙1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6名,收缴假身份证等各类假证5000余张。(2月6日北青网)广铁、重庆警方也打掉一批制假证窝点。

    公安出击证件打假对火车票实名制提供了强力支撑。但是,总是难免做到疏而不漏,有必要全社会都来抵制假证。一是社会人员不因为无证购票而花钱购假;二是铁路售票人员要能够慧眼窗口识假;三是票证检验人员要能把好最后关口捉假。多管齐下,让假证件无空可钻、无机可趁。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