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造就亿元户凸显公平之困

2010年01月28日 07:13   来源:广州日报   和静钧
    村民“一夜暴富”,与其劳动无关,与其创业无关,这样的致富方式,不会让人产生任何社会荣誉感和社会成就感。

    近日,广东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深圳大冲村旧改项目启动,首日物业签约已达168户。由于深圳“旧改办”在计算补偿面积时避开了棘手的建筑合法性审查,改采慷慨的实际面积主义,并以1:1的等值货币或物业补偿方式,以市场商品房价为定位,进行签约拆迁,据估计,此次“城中村”改造项目将造就10个亿元户和400个千万富翁家庭。可以说,在现有话语环境下名声不是很好的中国拆迁史上,深圳创造了“神话”。

    此番签约拆迁至少符合三项重要“精神”:第一,符合保障被拆迁人利益的精神,第二,符合双方协商达成合意的契约精神,第三,符合城市规划顾大局精神。“城中村”凭借特殊的地理优势,其潜在商业价值不可限量,如大冲村,位于深圳三区之间,为城市中心节点带。如果有关部门拘泥于村民修建其“村舍”的低廉成本价,拒绝以市场价补偿,势必严重损害失地村民利益,造成矛盾。

    但是,另一方面,村民“一夜暴富”,甚至有的转眼就成了“亿万富翁”,也引发了人们广泛思考。曾有昆明的“城中村”村民拿到巨额拆迁补偿后传出团购豪华轿车的新闻,靠旧城改造致富,已经成了部分都市人的“潜规则”。他们的快速致富,与其智慧无关,与其劳动无关,与其创业无关,纯粹就是搭上了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快车”,从社会公平的角度上看,则有“富”之不武之嫌。

    “公平分享”是改革发展成果分享的一个重大命题,它涉及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等因素。在客观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情况下,部分人“过度”占用改革发展成果,本身就是不公平。

    这首先是因为大部分旧城改造的资金来源于公共财政,而非民间资本,部分人“过度”从公共资金中获益,是对潜在的大多数公共资金受益者的不公平。其次,物业的增值,来源于物业使用人或所有人价值添附之外的动力要素。解析这些动力要素,可以看到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中公共资金的大举投入,也可以看到城市繁荣时期借经济领先之机被市场力量推高了的楼市。这些动力要素表明,是众多“他者”的贡献,才造就了村民物业的增益,村民独享“社会增益”,是对其他潜在福利人的歧视。第三,部分土著村民通过“种房子”,用预期寿命不到数年的伪劣建筑,换取正规市场流通的预期寿命60年或上百年的物业,以小博大,集体性投机骗补,撕碎了公民社会应有的最后一道道德屏障,这样的致富方式,不会让人产生任何一丝社会荣誉感和社会成就感。

    墨子曾言,“兼相爱,交相利”,旧城改造制造“亿元户”,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也是“坏事”,只有在法律制度上解决好“公平分享”机制,才会做实“好事”。纵观国外经验,一方面如法国一样会用“暴利税”调节社会收入,解决好转移支付问题,另一方面如美国一样严格审查公共资金的收益人。而印度、巴西、二战前的英国等,改造“城中村”,定位在“贫民窟”升级为体面宜居的住房改造上,鲜有一改改成亿万富翁的“大手笔”。

    与其把已经事实上富裕的“城中村”升级为亿万或千万富翁,不如把公共资金投放于更能体现社会公平的地方。让民间资金自行解决富裕的“城中村”问题,恐怕是个更好的办法。

    (西南政法大学)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