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精明未必是好事

2009年12月30日 07:0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倒霉”与“倒煤”成为最近从迪拜与省外返乡温州商人的口头语。阿联酋温州商会陈志远表示,“温州充足的民间资金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硕果’。任何事情先做总比后做好,不可避免的是,先做的人要比后做的人担当更大的风险”。温州邹姓商人也吐露心声,“‘炒房团’、‘炒煤团’等带‘炒’字的外号让我们很受伤。”

    其实,温州人打出名头是靠做实业起步的。正是凭着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精神,温州人在“小作坊”里生产出了“大产品”,“温州制造”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20世纪末,温州人曾风光无限,一批批企业集团浮出水面,短短20年间,温州人积累的财富就高达数千亿,堪称经济奇迹。

    然而,不知何时,“炒”与温州人挂上了钩:温州炒金团、温州炒煤团、温州炒油团、温州炒房团……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炒”成了他们的标签,“炒”也给他们带来了实际的资本收入。不独是温州人,近些年不少经济界人士,也把目光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因为生产制造业的来钱速度远不及以钱生钱的金融投资快。

    温州人在国内房地产领域捞足了资本,又把手伸向国际市场。显然他们还没有成熟到与国际炒家的视野、智慧、手段相抗衡的地步,更高的玩家早已抽身,只剩下自以为聪明的温州人和一堆国际明星们埋单,面对迪拜经济的崩盘和大批的烂尾工程,炒家们一时半会儿难以恢复元气。

    如今,欠下800亿美元外债的迪拜世界房产项目,已经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烂尾工程。这个曾吸引了全世界各大银行、国际热钱竞相投资的“世界地球岛”,规划中是世界最大的人造海岛群,由300多个人工岛排列组成。而这个“世界地球岛”,几乎就是炒“楼花”,你只要付总房价的1/10就可拥有图纸中的某套房子。不只这套房子可能子虚乌有,甚至项目地块还只是一片海滩或者荒地。

    2007年,上海中州国际控股集团老板胡宾以2800万美元价格购得“世界地球岛”中的一个小岛,并命名为“上海岛”。

    他计划在岛上投资12亿元建造世界“海上皇宫”,2010年完工,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停工搁浅。与胡宾一样,加拿大温州商会会长张进云2008年也投巨资取得迪拜填海建造的人工岛“丹娜岛”中50万平方米永久所有权。

    他们在迪拜雄心勃勃地打造中国特色旅游房产的动因,不外乎是看到岛屿房巨大的升值空间。胡宾买“上海岛”平均地价不足1000美元/平方米,如果按计划建成别墅区的话,升值潜力巨大。温州人投资迪拜楼市被套的资金达30多亿元,这并不包括在迪拜经商的温州人购买的自住房的缩水资金。温州人这回的确尝到了“高回报”后面“高风险”的苦果。

    不过,温州人这笔30亿元的投资被套没有博得公众的同情,反而让人觉得用昂贵的代价来敲醒这些泡沫制造者的丧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温州人接下了迪拜房地产的最后一棒,然后重重地砸了自己的脚。用一句经典的话来描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再延伸一句:“房产泡沫,总会破灭的”。

    一直以来,温州人给全国公众的印象就是精明。在计划经济时代,政策不允许民间“鸡毛换糖”,但温州人却能借此走遍了千山万水。地下钱庄,炒房、炒煤、炒小水电站等领域,一直活跃着温州民间资本的身影,而他们的精明也处处得到体现。其实,精明并不是一件坏事情,坏就坏在温州人过于精明。这次他们折戟迪拜,在这方面显得尤为明显。

    事实上,不管是温州人何等的精明、何等的有钱,但是都禁不住巨大的赚钱的陷阱。在国家垄断行业或央企占据主导地位的行业,温州民间资本根本就没戏,温州人进入的几乎都是有一定资金门槛与较高回报率,政策不十分明朗,市场有欠规范的领域。当国内已经在禁止炒楼花的时候,温州人就把眼光放在了迪拜。当初,迪拜确实一个正在疯炒的地方,在几乎是百分百的投资回报面前,无法阻止温州人卖楼的欲望。然而,血本无归的严酷现实,能否让温州人猛醒,我们将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