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上周五有一篇奇文:《楼市调控消灭了多少幸福感?》读后令我有话要说。原本我以为对楼市调控已经有了全社会共识,房地产泡沫正在缓慢地破裂,剩下来要做的事情是耐心等待和积极转型。因此,去年整整一年我都很少对房地产市场发表意见,与前几年大评特评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相比明显不同。写评论可以借鉴巴菲特买股票的经验,别人狂欢时我恐惧,别人都评论时我就不用说话了。
上述奇文举了一个楼市调控消灭幸福感的个人实例:“一位杭州从事装饰行业的朋友,在2009年的低谷将自己的公寓卖掉趁低换成了别墅,贷款500万元,每月还款4万多元。虽然这占到他收入的一半,他丝毫不担心,因为一年后这套房子的市值就增长了40%。于是一家人还是会很开心地去香港购物,去马尔代夫度假。但最近碰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心不起来了。受楼市调控影响,装饰行业订单锐减,他的收入开始下降;而还贷的月供随着加息2012年已经增长到5万。更重要的是,他的别墅市价大跌,已经回到他两年多前购入时的价格。用他的话说,‘现在出去用餐从吃鱼翅改成吃粉丝,出差从住五星级酒店改成住如家,一家人度假从去香港变成农家乐,工资从每月花光变成精打细算争取能存一点。’”
作者以此告诉读者:“当你接近3/4的资产配置在房产上,即便这是你唯一的房产,只用于居住没想过将其投入市场,但楼市波动带来的房产市值的变动,你无法不关心。这种变化不仅是你资产负债表上数字的变化,更会直接影响你的消费行为,乃至你的幸福感甚至安全感。”
一般情况下,任何消费品购买到手后都会日趋贬值,连最应当保值的货币都年年贬值,遑论消费品?房屋不是一般的消费品,有一定的投资保值、升值功能,但在灾难、战争、金融危机或某种特殊情形下也会贬值。不管怎么说,除了货币贬值是最无理的贬值外,任何消费品的贬值包括有投资功能的房屋贬值都有一定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你在消费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幸福感。买汽车保值吗?不保值还要买,因为可以有幸福感。郭美美就因为名包、豪车带来过度的幸福感,用微博给中国红会捅了一个天大的窟窿。公寓换成别墅,一年市值增长了40%,这种幸福感实在巨大。一个普通人(从事装饰行业的都是普通人)一年辛苦到头挣的钱,恐怕也不如别墅坐地升值40%多吧?有幸福感甚至安全感很是正常,买股票的没赔钱都自以为是天大的幸福,何况住进别墅一年升值40%?
话说回来,你住进别墅还升值40%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幸福感?具体地说,是你的劳动、你的创造所获得的,还是建立在你的债务、市场投机、资本泡沫、货币贬值、社会畸形等等基础之上?建立在泡沫上的幸福感,最大的特点是不牢固,不牢固自然就不可持续,连小孩子都懂得的常识,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居然不懂或故意不懂,实在让人不可思议。人就是这么奇怪,得到了不该得到的幸福感,一旦失去尤其痛苦。上周,我在《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债务发达国家!》一文中说过,挣一个花俩,福利国家,福利社会,幸福感能不高吗?还钱时挣一个还半个,幸福感直线下降,吃鱼翅改成吃粉丝理所当然。与其问楼市调控消灭了多少幸福感,不如问有多少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泡沫上,建立在社会不公平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凡是自己的幸福感基础不实或建立的不是地方,不用别人消灭自己也要完蛋。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