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手中的股票快速变现,上市公司的高管们竞相上演着一幕幕火线离职的闹剧,这俨然已成为A股市场的一景。最终,赔钱的只是股民,但受损最大的还是公信力。一个充斥假货的市场,不可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近来股价跌跌不休,引得股民怨声载道,其中,上市新股中的“假货现象”,也是股市跌势不止的一大原因。
其实,股价有涨有跌,老百姓既然敢买股票,自然还是有一点风险意识的。可股民们拿不准的是,哪家上市公司的业绩是真的?哪家的重组公告只是为了配合庄家炒作而放出的烟幕弹?即使是事后真相大白了,监管层重拳打击了一批虚假上市者,可是后果还是形成了,造假者付出了有限的违法违规成本,换来了几十亿的身家;投资者却因造假者上市后的业绩突变,不得不接受股价暴跌带来的巨大损失。
通过造假,业绩很差的公司经过精心包装,轻易骗过了会计师、审计师的审核,混过了保荐代表人的法眼,迈过了貌似严格的上市门槛,躲过了发审委的层层审核,堂而皇之地完成了发行上市,将几十甚至数百亿的募集资金拿到了手里,于是在上市公司的高管里诞生了一群亿万富翁,会计师、审计师们拿到了自己的那份报酬,保荐人和证券公司更是收益颇丰,发审委员们也不会白忙,否则一份名单也不会成为赚钱的商品。总之,参与各方都有收获,可谓皆大欢喜。只有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才是唯一的受伤者。上市公司的高管们可以随意像抛垃圾一样抛售自己低成本拿来的公司股票,大把地换回现金,在一两年之内实现财富的翻番甚至翻数番。为了将手中的股票快速变现,上市公司的高管们竞相上演着一幕幕火线离职的闹剧,这俨然已成为A股市场的一景。最终,赔钱的只是股民,但受损最大的还是公信力。一个充斥假货的市场,不可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其实,对于打击假货、遏制造假,中国的监管层们不乏有效的手段,“假一罚十”就是其中的一个。现在的中国股市,要想真正地把垃圾公司摒弃在上市公司的队伍之外,确实有必要实施“假一罚十”的手段,从而达到杀一儆百的警示效果。一家公司如果通过造假上市融资了1亿元,就对它处罚10亿元,罚它个底掉,看还有谁敢造假!如果这家公司因造假给投资者带来10万元的损失,就用罚没的钱赔偿投资者100万元,投资者又怎会对股市没有信心?如果一名保荐人协助公司造假上市,获得了100万元的收入,就对这名保荐人处以1000万元的罚没,谁还敢造假呢?
总之,无论是哪个环节或是哪个人,只要参与造假,就来个“假一罚十”,绝对可以遏制造假,净化中国的股市,换回投资者的信心。有了信心,还怕股市“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体现不出来吗?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