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利好能否提振股市信心

2011年12月02日 08:33   来源:羊城晚报   阅 尽
    深沪股市昨日再度大跌,深成指创下16个月来的新低,沪指距新低仅一步之遥。这是市场半月内出现的第三次2%以上的大跌,同时,股指创下年内第二大跌幅。但收市后,央行宣布于1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近三年来的首次下调。“久旱逢甘霖”,这一利好,对极度脆弱的股市信心或将起到提振作用。

    有人分析,昨日点爆下跌行情的最大引信是有关“国际板”的传闻。应该说,股市要开设国际板,早已不是新闻,近年来,证交所、证监会等高层人士已多次吹风。虽然每次吹风都引致市场的骚动不安,但是,吹风变成了风暴,引发市场暴跌,个中却必然有深层次原因。说到底,“国际板”触动了目前股市最敏感的神经———过度圈钱。不管承认与否,近两年深沪股市的过度抽血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新股首发到配股、大股东减持,再到高管减持,来自各方的融资圈钱饥渴症,早已让股市不堪重负。此时若再引入国外的融资大鳄,“屡败屡战”遍体鳞伤的投资者,怎能不闻风而逃?

    可怕的是,过度扩容、圈钱对市场的伤害虽有目共睹,但限于政绩、地方利益等诸因素影响,不顾市场供求规律的行为,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尚未放行的一些超大盘股,年末可能突击上市的新股,都虎视眈眈,等待着闯关过闸。即便在近期这样的弱市中,投资者仍旧时时感受着扩容的脚步声。

    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一月前履职时,市场曾颇多期待。而郭树清上任后的“新政”,也确实赢得一些掌声,从强化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到严把上市关,再到完善“退市”制度,无疑,这些对股市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但是,股市现状是积弱已久,“虚不受风”,投资者皆成惊弓之鸟,如果不是央行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利好刺激,市场或将酝酿更大的下跌风险。

    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的趋势进一步显现,因此,未来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极有可能从压通胀转为保增长。事实上,在日前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上,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已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而昨晚央行的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可视作一个明显的政策信号。接下来的货币政策会否进一步宽松,力度有多大,还须视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波及面,以及我国通胀及经济走势而定。但基调转向“保增长”,已是确定无疑。

    在此背景下,一个稳定发展的股市对于经济的推动,就显得愈加重要。在国外,稳经济当首先稳资本市场,它不仅是“晴雨表”,更是大众信心的风向标。降准备金率固然会对股市向好形成刺激,但能否彻底扭转“熊长牛短”的困局,让股市走上长期向上的格局,不仅取决于经济大势,更取决于管理者是否遵循市场内在的客观规律。总之,对股市而言,眼下重要的是让市场休养生息,恢复生机,重树投资者的信心。(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