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的药价利益链隐秘在哪儿?

2011年11月15日 10:14   来源:东方网   周稀银

  日前,央视调查发现,一种药物从药厂出厂价到医院的终端价格,中间各环节中间利润高达2000%以上。专家指出,政府实行药品招投标政策的初衷为了遏制药价虚高,结果却被利益团体钻了空子。(11月14日《新京报》)

  6毛钱药卖到了12元,其中的利润高达2000%以上,谁是抬高药价的黑手,这个原本并不神秘的利益链,却被专家称为“隐秘的利益链”,似乎有点低估了公众的智商,更有替政府管控不力打马虎眼之嫌。

  循着6毛钱药卖到了12元的“轨迹”,记者经过调查后算出一笔明细账: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出厂价0.6元——医药公司赚3元多——北京紫华康太医药公司4元卖给医药代表——7元“返费”——以北京中标价11元——医院加价15%卖给患者——北京隆福医院零售价12.65元。

  依据记者的调查,结合正常思维,我们不但没有感到这个利益链有什么神秘,相反就近乎是公开的秘密,其中中标价是出厂价的18倍,这可是要写进政府的招标文件并公布在网上的啊,何谈隐秘?而医药代表为了将进入盘子里(中标名录)的药卖给患者,必然要“疏通”医院和医生,对方吃医药回扣渐成“行规”,如果说是有隐秘的话,那也只是在具体“交易”回扣款时相对隐秘,但个中的“规矩”,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专家将利益链隐秘化,言外之意无非是政府管控难、查处难,但这却不能也不该成为政府“砍断”推高药价幕后黑手的挡箭牌和拦路虎。话说白了,现在绝不仅仅是为了查明这个利益链望需要闻问切的问题,而是已经处于下猛药动手术的治疗攻击期,又怎能还是停留在是否存在利益链的“初级阶段”?

  一方面,要有效推进医院公益性建设,切实落实医院严格按进药价格卖给患者,实行药品零差价制度。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性的措施,取消政府招标采购,改为由医院或医药公司直接与药品生产企业谈判议价,相关部门只负责在药品出厂价和采购议价等方面的全程监督,却并不参与招标采购。政府可考虑适当贴补医院和医药公司部分运行成本,减少和杜绝类似借“以药养医”为名的相互勾结和推台药价的营私舞弊行为,真正让广大患者从中获益,而不是让原本看病贵越加雪上加霜;真正让政府监管发挥功效,而不是让高药价反被推波助澜。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