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10月CPI同比增长5.5%,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今年7月CPI同比上涨6.5%,到达年内峰值;而8月和9月的数据分别为6.2%和6.1%,CPI逐渐回落的趋势渐渐明朗。
在当前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CPl、PPl数据的双双回落具有指标意义,这必将影响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业界认为:虽然通胀压力仍然较大,但持续走低的通胀水平也为政策进行微调预留了一定的空间。接近一致的结论是,宏观政策将据此微调,转向定向宽松几成定局。唯一不能确定的只是决策层将使用何种调控手段。
通胀问题在面对物价高位快速回落时,已清晰显示了经济“软着陆”的安全讯号。一种乐观的预测提出:未来物价的回落可能会比预想的要快,2012年通胀将不再是个问题。相对于其他宏观经济数据,今年的CPI指数绝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杀伤力。因而,今年的货币政策一直就以控制通胀为首要目标。10月份以前,物价持续快速上升,甚至远远超出了政府设定的调控目标。面对通胀盘踞,货币政策频频出手。然而,严厉的货币政策压制的不仅仅是通胀,更有对实体经济的直接伤害。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的伤害。期间,宏观决策者虽然注意到中小企业困局的危险后果,但是在持续快速上升的物价面前,宏观调控从严的格局没有丝毫动摇。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早早进入“寒冬”。
10月份,CPI数据终于回到了众望所归的那条通道。现在,物价增幅不仅明显回落,而且已经进入回落通道;此时,我们也看到部分在建项目资金短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一一凸显。由此,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成为宏观调控潜在的新挑战,货币政策到了微调的时刻。因为,严厉的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胀的同时,也很可能引起经济的下滑。
现在,货币政策不能只是为了控制通胀,也要防止经济过快的下滑。我们注意到了央行最近的操作,比如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适度放松,以及近期央票市场的放松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政策微调的必然。货币政策从过紧转变为适当放松的趋势将会出现,尽管这种判断的分歧将依然存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次会议时就指出:“调控物价最主要的方法是促进生产,只有发展生产,才能使供需趋于平衡,物价趋于稳定”。这是一个确定的讯号。
不过,政策预调微调关键在于把握“度”:太松不利于控制通胀,再紧会对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宏观政策要密切观察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