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差钱”,民资注入“契机”

2011年11月07日 09:36   来源:中国网   王旭东
    日前,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表示,全国范围内停工的铁路项目里程在1万公里以上,大致需要万亿资金。铁道部已敲定的融资仅有2000亿元,仍差8000亿元。据悉,铁道部希望财政支持4000亿,同时发债4000亿。目前,方案还在研究中,未最后确定。(11月6日中国经济网)

    铁道部向国家求援8000亿“有理由”。其一,开“工”没有回头箭。停工的铁路项目不能不恢复建设,“半拉子”工程影响到铁路部门的形象,亦影响到“国家形象”。其二,作为“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政企不分的铁道部向国家求援,是以“政”的身份,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向国家要钱,合乎“常理”。曾有人这样推测:政企不分带来的一个可能是,铁道部可以出于政绩目的修建铁路,同时还不用考虑投资收益最大化的问题。不幸言中。

    铁路确有其特殊性。铁路部门一方面承担着市场化经营的任务,一方面还要承担能源输送、国防任务等特殊的工作安排;铁路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的公益性职能。政企合一的铁路体制正是在这一特殊性下长期生存。按前铁路路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话说就是,“目前铁道部确实是政企合一,最终这个问题会得到解决。在铁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特殊性,历史的人只能做历史的事。”当铁路建设“很差钱”之际,能否向民资敞开“玻璃门”?民资很活跃,但又面临“无路可走”的尴尬。一个补锅的,一个锅要补。

    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就是非公经济“新36条”。其中明显规定:抓紧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引入市场竞争,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干线、铁路支线、铁路轮渡以及站场设施的建设,允许民间资本参股建设煤运通道、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等项目。王勇平今年5月9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也表示:通过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发展,可以壮大铁路发展实力、提高铁路经营活力。

    铁路建设“差钱”,正是民资注入的“契机”。依据非公经济“新36条”,制定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细则,既可解铁路建设的“燃眉之急”,又可以给民资一条投资受益的合法渠道。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活“新36条”,让民资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是向“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发起进攻,是铁路体制改革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市场经济体系日臻完善,“最后堡垒”必须攻破,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