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别怪强生无赖只怪国标粗疏

2011年11月04日 09:27   来源:广州日报   秦淮川
    强生再次陷入“致癌门”,其出产的婴儿洗发水两年前被揭发含致癌物,公司表示会逐步停用,但最新调查发现,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内地及香港出售的强生婴儿洗发水仍含有致癌物质。(11月3日《京华时报》)

    悲剧可怕,更可怕的是悲剧重演,最可怕的则是,悲剧重演还能“合法”化,强生再陷致癌门就是如此。面对指责,强生理直气壮,“强生婴儿产品,包括防腐剂在内的各种成分都是安全的,并且被产品销售所在地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所批准,其中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地。”

    强生很势利,很狡黠,甚至有些无赖,但更该追问的是,它为何敢于执行双重标准?

    别怪别人太狡猾,得怪自己的国标太粗疏。强生这次出事的问题产品,两年前就被美国查出含有毒物质,包括可致癌的二恶烷及释放出甲醛的季铵盐-15。但根据我国卫生部公布的2007版《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日化产品和化妆品可以使用铵盐-15,只要含量不超过0.2%。更令人唏嘘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专家组认为,相关婴幼儿用品所检样品中,甲醛的含量远低于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的2000ppm的最大允许使用浓度。

    明乎此,就知道强生何以敢悍然应对舆论质疑了。该提高国标了!不提高国标,我们的孩子就会继续受到伤害,而且受到伤害后无法维权;不提高国标,我们的监管机构就无形之中扮演了为虎作伥的角色,帮助外国企业坑害国人。

    其实,需要提高国标的何止日化用品和化妆品?比如牛奶国标,按照我国最新奶业安全标准,蛋白质含量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空气检测标准也是如此。

    我们的相关国标之所以低,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被利益集团“绑架”。二是监管部门涉嫌偷懒,奉行鸵鸟思维。

    古人说得好,“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标准订得过低,在执行中再一打折,必然乱象丛生。相关部门老是说与国际接轨,不说别的,相关的国家通行标准能否先与国际标准接轨呢?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