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行28日三季报出炉,五大行三季度业绩均已公布。前三季,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净利润超5400亿元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且不说这份成绩单正面临着存款大量流失、资产增长乏力、平台和房地产贷款风险随时可能爆发的严峻考验。单就企业正在遭受的融资压力和融资成本来看,银行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的失血凝固而成的,而不是银行经营水平和能力的体现。
虽然说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特别在现代经济下,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显著。但是,有一点永远不能改变,那就是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永远只能从属于经济,而不能凌驾于经济之上。如果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颠倒了,那么,金融业的发展也就走到了尽头。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就是违背了经济和金融的关系,一些金融业从业者无节制地拨高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改变了经济与金融的正常格局,使风险不断积累,最终受到了经济规律的惩罚,也使经济遭受了重创。
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金融企业为了暂时的利益和一时的得失,正在用完全违背经济规律的手段改变和颠倒经济与金融的关系,损伤实体经济的利益。从表面看,金融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即时利益,实质上,也为金融业未来的发展留下了许多隐患。因为,一旦实体经济陷入了危险境地,金融业也不可能有要的结果。
按理,在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实体经济普遍困难、融资矛盾越来越尖锐的情况下,银行利润的增长也应当有所放缓。但是,今年前三季度银行的利润却继续以很快的速度增长,仅五家银行的净利润就高达5400亿元,接近全国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实现利润总和的一半,超过同期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和的50%,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毛利率普遍下降的大背景下,五大行的净息差收益率却都超过了2%,农行更是达到了2.8%。前三季度,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671亿元,同比增长20.49%;农行净利息收入2233.64亿元,同比增长28.35%。这些收益,无疑都是企业利益的转移。虽然站在纯经营的角度分析,这些都是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合法收益、合理利润。但是,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合理”、“合法”的背后,是对企业利益的无情伤害。因为,很多银行在从事存、贷款业务过程中,都充斥着大量的非正常、非正规手段,最典型的,莫过于票据贴现业务了。几乎所有银行都在通过各种非正常手段逼迫企业接受票据贴现业务,特别在贷款业务中,也要求企业部分或全部接受票据,而偿还贷款则必须用现金。否则,以规模为由,拒绝向企业发放贷款,或削减贷款金额。很多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从表面看利息并不是很高,但是,加上贴现部分,融资成本就将大幅提高,以上综合利率超过10%已是常事,很多企业的银行融资利率已高达16%以上,与高利贷无异。
银行以非正常手段从企业身上榨取利润,已成为目前金融秩序混乱的另一道“风景”。我不知道,宁让外国投资者分红、让外国投资者通过股权买卖获取高额利益,也不让国内企业得到实惠,是不是应当成为中国银行经营的策略和手段。要知道,多家银行在上市过程中,一方面得到了财政的支持,让纳税人为其以前的经营失误买单,另一方面,又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借口,让外国投资者赚得钵满盆溢。但是,在遭遇资本充足率不足、风险凸现等矛盾时,又通过股市再融资化解风险,让股民为之买单。如此,银行到底扮演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银行的巨额利润,岂不要让企业欲哭无泪?
眼下,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已完成了人事更换,新的监管部门掌门人,能够从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全局出发,给银行的不规范、不正当、不正常经营行为上点“紧箍咒”呢?类似擅自扩大贴现、提高利率等行为,是否可以得到遏制呢?能否让中国的企业在融资中稍稍得到一些实惠呢?
不然,银行不仅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保障,反而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抽水机、抽血机,把企业的水抽士、血抽光。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