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救援欧洲”的战略机遇

2011年11月01日 06:4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高初建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即将在法国戛纳召开。毫无疑问,在本次峰会上,“中国会否出手救欧洲”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从美国的华盛顿到加拿大的多伦多,从首尔到戛纳,短短几年时间里,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国在G20峰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引人瞩目。如果说,一开始中国还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或所谓的“利益攸关者”,那么,在欧债危机的阴影笼罩着戛纳的这个深秋,由于欧盟领导向中国发出求救的呼吁,中国的角色大不一样了。

    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一个经济体的欧盟,其现有的实力和潜在的实力不可低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们不能从欧洲目前的困境得出欧洲已经不行了的结论。但我们确实应该注意到,欧洲目前的麻烦是多年积累而成的。其政府的高额债务如何化解,其民众的高福利能否缩减,都是让人头疼的难题。因此,若非万般无奈,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不会发出呼吁,希望“二十国集团其他成员必须本着承担共同责任和实现共同目标的精神采取共同措施。”作为本届峰会东道主的法国总统萨科奇也不会直截了当地开口求救,希望中国政府为解决当前欧债危机提供有力帮助。

    我们同样需要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鉴于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鉴于中欧合作的领域和前景值得期待,在目前欧盟急需救援的时候,中国适时、适当地出手,有其必然性。

    对于“中国出手救援欧洲”,既不能简单理解为“穷人帮富佬”,也不能看做“乐善好施”的友谊,而是应该将其视为一次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事实上,包括欧盟领导们在内的西方人十分清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论中国以何种方式出手,中国承担的责任与其权利主张必须是对等的,是可以平衡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在雪中送炭般出手帮助的同时,中国有权利提出自己需要的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切实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只有在交易各方充分维护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才会是真正的互利互惠、真正的双赢。

    显然,在讨论和谈判的具体过程中,如何“开价”,如何设定底线,是力量与智慧的考验。我们的“开价”当然要根据自己的主要需要,以及那些迫切需要解决却长期拖延未决的问题,比如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比如非贸易壁垒等等。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别人的承受能力,充分体现我们的善意。而我们的底线,是为中国的崛起谋求更为正常的外部环境,并探索建立更为合理的世界经济格局。

    

(责任编辑:王国信)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