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从谁来对“柴油谎”说不?

2011年10月23日 10:40   来源:东方网   刘兵
    “柴油荒”仿佛是一夜袭来。前几天还只是十堰、襄樊、随州等地零星加油站加不到柴油,昨日,武汉众多加油站的柴油相继断供。昨晚,加油站柴油断供的消息不断传来,范围从外环、三环向内环延伸。到昨晚8时,汉阳琴台、武昌晒湖、团结路等中心城区的加油站也无柴油可加。据读者反映和记者调查,到昨晚,武汉400多座加油站有近半站点无柴油可加。一向处于“保供”的武汉,也陷入窘境。(10月22日《楚天都市报》)

    近来,“柴油荒”又开始袭击大江南北,而且石油巨头和用油方也仍旧是各执一词,一方说是“柴油荒”,一方说是“柴油谎”,那么,到底是“柴油荒”,还是“柴油谎”呢?咱们不妨看看石油巨头给出的导致“柴油荒”出现的理由。

    一个是用油高峰说。因为秋收加上降温等原因,10月份以后一直被说成是用油高峰。但用油高峰不是小两口吵架,小两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吵起来了,但用油高峰每年都几乎是固定的事情,而石油巨头几乎垄断着成品油的生产,那么,他们凭啥不提前做好用油高峰的相应准备工作呀?如果铁老大每年不提前做好准备的话,咱们的春运是不是会更乱成一锅粥呢?

    另一个是检修导致产能不足说。这看上去确有道理,检修呢就不能生产了对不对?但也不过是蒙人而已。一方面,如果用油高峰到来之前,真的存在大量炼油装置检修的情况的话,你只能说他们用心不良,因为作为垄断者在享受垄断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保证供应是他们的主要责任之一,要么还要垄断干嘛?如果春运到来的时候,铁老大大量检修机车车的话,铁道部部长还想不想当了?另一方面,炼油装置检修和去修鞋铺修鞋完全是两码事,鞋坏了你可以随时去修,但大型炼厂的炼油装置检修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相当一部分大型炼油厂都是很难做到自己完成大检修任务的,一般至少要提前半年以上做出大检修计划不算,像石油巨头这样的特大型企业,大检修工作更要进行系统安排的,所以,大量炼油装置集中进行大检修不但不正常,也是做不到的事情。

    另外,现在又多出来了一个民营加油站囤油不卖等待涨价的说法。但有多少民营加油站能够做得到?因为囤油也就等于把资金压住了不算,囤油也是需要有囤油的地方的,如果没有相应的储油的地方的话,想囤油你也做不到。反而是石油巨头有着足够的囤油能力。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囤油并非没有风险,国际原油价格近来波动的幅度很大不算,咱们国家的成品油价格还是国家定价呢,今年一年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不可谓不快,但成品油价格也不过是变动了三次而已。而石油巨头的抗风险能力也明显的是比民营加油站要高得多的多的。

    所以,石油巨头给出的导致“柴油荒”的理由基本上是站不住脚的,但面对“柴油谎”,你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而又有没有部门有办法呢?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