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表示:国内部分地区成品油流通已出现“断油”,并已影响到当下的秋收秋耕。国家有关部门若不及时监管,这一严峻态势将引发大规模油荒的再次出现。(10月17日《中华工商时报》)
类似的一幕还历历在目,去年“油荒”发作之时,各地加油站门前排起了长龙,很多地方还组织了专门队伍维持了秩序。与油荒相生相伴的就是油价的人为上涨,部分加油站坐地生财。
不可否认,“油荒”存在自有其客观原因,去年国家发改委将其归为节能减排任务下的拉闸限电等原因,导致需求增长。客观分析,去年的这种情况,在今年应当不复存在。比如十一五期末集中拉闸的情况有所缓解,前期的大雨也缓解了枯水期电厂用油需求。即便物流和民用消费量有所增长,但这也是常态性增长,不可能成为导致油荒的主要原因。
从某种角度讲,用量需求的周期性变化,并非时下独有,以往的经历可以给相关油企提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办法。去年油荒严重之时,国家参与调控,相关油企通过扩大生产、加大进口,在短期内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面对今年可能出现的苗头性问题,相关企业若能担当起社会责任,就不难解决。
令人担心之处在于,相关油企可能故伎重演,人为造成“油荒”并引起社会连锁反应,从中牟取不当利益,并以此为要挟,甚至为下一次加价打下伏笔。某种意义上讲,“油荒”的反复发作,折射的恰是石油垄断下的国内市场问题。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