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拉菲红酒被“山寨”了 但“天价”还在

2011年10月14日 10:53   来源:千龙网   滨兵
    网帖称,北京最大代理拉菲红酒公司老板声称自己有两艘改造成假酒制造工厂的远洋货轮,而在这条轮船上生产的各年份拉菲酒被送往北京各大商场销售,每瓶卖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据悉,拉菲红酒10年产量赶不上中国一年的销量,所以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假的。(10月13日《北京晨报》)

    “天价”拉菲红酒可能是假酒,这是个倒人胃口的消息,据说,拉菲红酒10年产量赶不上中国一年的销量。拉菲红酒为何在中国如此红火?这固然有消费者盲目追棒的因素,比如追棒达芬奇家具,但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公款吃喝和权力腐败。一位商人如此坦诚,“我承受不起一场饭局中没有拉菲的风险”,话说得矫情,却也透着无奈。

    “天价”拉菲红酒很有可能是假酒,这实在打击人。不知道那位商人知道了,会如何想?以后还会拿拉菲红酒炫耀吗?达芬奇家具被曝露真相之后,想必不会再有多少还在追棒,再怎么追棒,也不会当作炫耀之物了。而拉菲红酒被曝露出真相之后,可能会很快从餐桌上消失。可能这个牌子真得就砸在了中国人手里。然而,只要权力腐败还在,只要公款吃喝,没有了拉菲红酒,“天价”酒会“春风吹又生”,很快找到替代品。不奢侈,如何能够显现出腐败的威力?不奢侈,又如何显现出公款吃喝的疯狂?

    一边是红酒拉菲价格畸高。拉菲82标价6.8万元(人民币),连一个拉菲红酒空瓶子也能卖到2000元到3000元,另一方面是中国消费者只认拉菲两个字,只要酒标上写有“Lafite”和象征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五箭族徽就照单全收。从表面上看,中国消费者似乎是傻子,不分真假,其实,那些消费者冲的就是“天价”,他们喝的是权力。只要是“天价”酒,就不愁没有市场,因为喝的人并不在乎钱,其实最终的埋单者并不是这些喝的人,而是我们这些纳税人。

    拉菲红酒“山寨”了,但“天价”还在。什么时候,“三公”消费完全透明了,什么时候官员因为公款吃喝纷纷丢掉乌纱帽,拉菲红酒即便全是“正版”,恐怕也不会有今天这么红火的市场销售量。其实,哪个消费者都不是傻子。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