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救市须出政策“组合拳”

2011年10月12日 07:07   来源:广州日报   练洪洋
    温州市密集出现老板“蒸发风”之后,不断出台应对措施,其中财政地税系统近期出台了17条财政新规,其中不乏“免征”“减免”字眼。譬如,对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企业产权转让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温州风暴”似乎来得很突然,令人措手不及,可并非空穴来风,试想一下,就目前中国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与盈利水平,向民间高利贷融资,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不是迟早要出现吗?

    事情既然发生了,围绕救市与否社会有不同看法,主张见死不救的亦不在少数。市还是要救的,关键在于如何救。此前,有“温州政府求贷600亿稳定金融”的消息流出,后经官方否认。政府注资救市,是“硬救”,存在许多经不起义理拷问的困境。在高利贷崩盘的情形下,若拿纳税人的钱去护盘,于理不通;拿银行的钱去填“无底洞”,极具风险。况且,头痛医头的救市手法,救得一时,救不了一世,问题依然,危机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此番“蒸发风”“倒闭潮”,为何源起温州?共性方面,包括小微企业融资难、税负过重生存难等。据有关统计,国有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非国有部门贡献率约为60%,其贷款却只占不到20%,大多数小微企业根本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企业税负偏重是长期存在、不容否认的事实,盈利水平不高的小微企业痛楚尤剧。

    个性方面,温州大量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合适的“泄洪口”,四处出击,炒完楼房炒大蒜,背负一身“恶名”。当小微企业融资难遇上充足的游资,一场扭曲的“合谋”就此上演,也为今天的危机打下伏笔。一旦维系供需的某个环节出错,势必危及整条资金链和企业的安全。

    有鉴于此,政府救市当以一揽子的政策组合为主,着眼于盘活民间资本,释放民企活力,而非单纯的金融救济。融资政策,一方面强调银行的责任,鼓励商业银行改掉偏爱国有、大型企业,轻视小微企业的坏习惯,适当降低门槛,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更大的便利;另一方面规范民间借贷,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民间借贷早已暗流汹涌,而相关政策却从不松口,一味打压,只堵不疏。对民间借贷进行“招安”,予以“正名”,一家便宜,两家着数,何乐而不为?即便全国普推未到时机,温州亦可先行试水。

    更深远的救济,有赖于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包括营造更加有利于民企成长的环境,制定包括普惠性的政策,加强公共服务等,其中以减轻企业负担为方向的财税政策更是重中之重。在国家财政收入连年飙红、家底充盈的前提下,完全有条件对小微企业轻徭薄赋,放水养鱼。温家宝总理在10月4日赴温州调研时也专门提出,要求加大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研究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必须指出的是,小微企业生存难现象并非温州特有,全国各地或多或少都存在。因此,对小微企业生存状态的关注,不应该是局部的、短期的行为,尚未波及的地区,亦当保持足够的警惕,未雨绸缪,不要坐等潮汐来袭。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