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定制度不作古,“争当贫困县”将越演越烈

2011年10月09日 08:48   来源:红网   毛开云
    有媒体日前刊文说,有民间人士建议重新界定“贫困县”的标准,或干脆取消国家级贫困县,遏止一些地区为多要资源而“争当贫困县”的现象。(10月8日中新网)
    
    贫困、贫穷、贫寒、贫瘠……凡是沾了一个“贫”的,落在谁的个人头上,可能都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国官场却有一种怪现象——争当国家级贫困县。
    
    为啥要争当贫困县,原因很简单,只要是贫困县,就能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优惠政策说得俗一点,就是钱。古时有“商人重利轻离别”,而今有“官员重利民重情”之说,所以,出现争当贫困县的怪事也就见怪不怪了。
    
    近年来,国家级贫困县频频发生“怪事”,湖北秭归县80万天价接待费、湖南新化县强扣水利款建旅游区、四川巴中三个县政府领导严重超编等,受到社会各界强烈关注甚至谴责。今年以来,互联网上关于国家级贫困县的报道,负面新闻占了六成,于是人们不禁要问:这哪里是贫困县,完全是披着“贫困”的外衣,干着“为富不仁”的勾当。
    
    人民网近日发表系列文章说,“穷折腾”的贫困县有“三大怪”:一是戴“穷帽子”常露富,二是为面子荒唐“整容”,三是副职扎堆“不差官”。“三大怪”总结得真好,一针见血、入骨三分呀!如此说来,贫困县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当然,贫困县搞出的“三大怪”,也怪不得贫困县,只能国家设计贫困县这一制度存在不少漏洞——说贫困群众还可以,说贫困县似乎有点荒唐,再贫困的县也有富翁富婆,再富裕的县也有贫困群众吧。国家给以贫困县优惠政策,不如把扶贫资金落实在老百姓头上。
    
    有专家指出,而今,国家如果通过提高进入贫困县的门槛来弥补缺陷已没有多大意义,关键应该调整或取消国家级贫困县制度,应面向村级甚至面向个人,建立起普惠性、广参与的扶贫机制,减少资源分配的中间层次。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小云认为,现有的贫困县扶持政策会引发一系列地方对中央财政支持的博弈,形成“精英捕获”。即不同层次的干部,包括村干部、乡干部,利用自己有利的“权势”地位,来获取发展机会,捕获国家资源。
    
    既然贫困县广受诟病,存在的缺陷又没必要弥补,真正的优惠经过层层“瓜分”之后落到群众身上的又非常有限,群众享受不到国家设计贫困县这一制度带给他们的好处,那就让“贫困县”作古了吧。假如这样做,贫困县当然不愿“摘帽”,但从政策层面取消评定贫困县,却是解决目前这些问题的唯一方法。评定制度不取消,“争当贫困县”必定越演越烈。

(责任编辑:王雅洁)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