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而财政收入增速过快也引发国富民穷之忧。多位专家表示,在关注财政收入的同时还要注重财政支出,未来减税是税制改革的目标。(《新京报》9月19日报道)
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绝不是只用来作为国家宏大叙事的,能不能给民众带来富裕生活的幸福感,才是关键。
10万亿无疑可以视为国富的一个重要标志。面对国家在国富征程上一路狂奔,如何在民富上也树起一个里程碑,应该成为一种迫切的现实选择。把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作为一次转身的重要分水岭,以减税实现国家的公平与正义,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为什么要以减税来实现让利于民、还利于民呢?道理很简单,这些年,税收收入增速总是超过GDP增长的,而GDP增长也总是超过居民收入增长的,只要做个最简单的加减法,就不难想到税收在怎样拉大国富与民富之间的距离。
把减税当作未来税制改革的目标,还在于中国税收制度本身存在着太多不合理与不公平的因素。比如,对同一税源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征税。只要随意审视一下,就不难发现,在现实之中,对同一商品流转额课征多种税收,在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上多次课征一种税收,在工业生产中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出厂成品分别征税等等现象,实在太多。种种重复征税现象,不仅无法体现税收的合理负担原则,也不利于经济发展。在这样语境下的国富,从某种意义讲,也是杀鸡取卵,舍本逐末。
税收的本义,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税收取之于民的手段有失公平,取了之后又不能用之于民,那么,这样的税制也就必须进行改革了。更何况,财政收入突破10万亿,如何保证纳税人巨大的财富不被乱花,如何避免一些权力将贪腐之手伸向公共财政,也都是让人焦虑的现实课题。一些地方政府办公楼越来越豪华,一些官员贪腐金额越来越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之中还有一部分人买不起房、看不起病、读不起书,在这样的语境下,以减税来反哺民生,来实现为民富提速,来赋还国家财政收入的公平与正义,可谓是时不我待,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