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利贷裹挟的民生工程中有多少丑恶交易

2011年09月06日 07:13   来源:红网   肖亚洲
    惯常的逻辑是,在宏观调控形势下,中小企业贷款难,高利贷的出现天然地对接了资金缺口。于是一些地方政府对高利贷听之任之,有的甚至为了刺激本地经济发展,默许纵容高息集资,为民间高利贷推波助澜。任何事物只要超出边界,就会走到其另一面,引发强烈的社会应激。譬如,连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都为高利贷所裹挟,这无论如何是件让人感觉不安的事。
    
    近日有报道说,一个被列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府重点建设工程,计划建成后惠及该市半数以上居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保全庄现代农贸物流中心项目,因身陷8亿元高利贷不能自拔,被迫无限期搁置,汹涌而至的挤兑风潮将开发商、施工单位等推至崩溃的边缘。
    
    不得不说,随着民间高息借贷从江浙沿海扩展到西部内陆地区,从制造业领域扩展至商贸流通甚至普通家庭,舆论和公众对此已有了严重的“视听疲劳”。在这样的“视听疲劳”下,如果高利贷没有特别荒唐、特别反常的表现,一般高利贷已很难成为新闻了。只有当高利贷与有人因不堪重负而自焚、跳楼挂上钩,和政府重点工程,甚至是重大民生工程沾上边,人们的眼皮才会抬起一下!
    
    呼和浩特市的这个由开发商“空手套白狼”忽悠起来的项目一路走来,“硬伤”累累,竟牵连四五百个放贷人,赌博式的开发弄成半拉子工程,掏空众多居民储蓄,给当地社会安定带来巨大风险。民生工程建到这份上,真是一个突破了公众想象力的惊人之举。
    
    高利贷在中国历来被当作一个贬义词,被称之“为富不仁”的有产者剥削无产者的手段之一。高利贷不仅违反马克思经典经济学理论,也违反西方经济学平均利润理论,更违反中国传统道德,惟一符合的就是趁火打劫,转移风险的劣根性。如今,一个全市老百姓翘首以待的重大民生工程,竟然跟巨额高利贷扯到一起,民间财富眼看要遭遇一次空前惨烈的劫掠,群体性事件随时可能一触即发,当地政府如果还说始料不及,恐怕难得如此轻松过舆论这一关。
    
    民生工程是干什么的?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就呼和浩特市的这个项目而言,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汽车可以不买,别墅可以不住,歌舞厅可以不进,旅游可以不去,但菜不能不吃。呼和浩特市市长强调这个项目对于完善本市“菜篮子”工程战略布局,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全自治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如此,市财政不想掏钱建设亦可,有资金实力的开发商一抓一大把,为何单单就把项目交给了一个毫无开发实力的保全公司了呢?
    
    保全庄项目开发商深陷高利贷漩涡,固然是其个人和放贷人的逐利冲动所致,但如果监管部门严格把关,该项目也不会沦落至此。项目资本金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比例,没有经过公开招投标,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居然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开工许可,开发商可谓神通广大,监管部门可谓爽快得很。事实上,自从呼和浩特市政府决定将此项目的开发建设权交给保全公司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这个项目注定会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风险极大的高利贷,是不是因为借贷双方私下交易,政府就可以让其“愿打愿挨”了?我们当然不能指望呼和浩特市政府无所不通、无所不能。但是,强化政府监管,推进市场守法有序这一点,却是任何时候也改变不了的。市政府将一个重大民生工程交给一家公司建设,相当于用政府的公信力为开发商作担保。试想,某些明显不符合常理、且以众多社会自然人为主要参与者的非法融资行为,政府如果稍加留意,保全公司非法融资怎能在政府的眼皮底下发酵,直至酿成严重后果?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呼和浩特市建委,并不具备借款人主体资格,而其却与开发商保全公司有着两笔合计高达3000万元的资金往来,资金用途是“借款”。这跟警察向小偷借款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呢?不管市建委对此作出怎样看似过得去的解释,都无法掩盖公权部门与非法利益的深度纠结。公众有理由怀疑非法融资的高额收益已侵蚀到相关监管部门,不能排除有官员深层介入,渔利其中。从呼和浩特市相关官员帮助保全公司“站台”撑台面,到监管部门向管理相对人巨额借款,在这场涉及面甚广的非法融资潮中,公权部门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依稀可辨。
    
    无论怎么看,呼和浩特市这个被高利贷裹挟的民生工程都面目狰狞。眼下不少地方官员仍对“融资贡献于经济”念兹在兹,将其当作刺激经济的一剂虎狼之药,为数不少的经济学家在发展民间金融的名义下鼓动着为高利贷松绑,高利贷呈现出越来越兴盛、甚至疯狂的局面。如果说一般的高利贷交易行为较为隐蔽,很难掌控,那么民生工程之类的项目,在政府眼皮底下,也被高利贷绑架进而坐大,弄得危机四伏,那么解释就只有一个:某些官员充当了非法集资的活道具。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