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式注资遭遇“前有狼后有虎”

2011年09月05日 08:13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阎 岳
    美国已经开始检讨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实施的定量宽松政策,前面是商业银行以欺诈方式过度吞噬政府注资,犹如一只“狼”;后面是过度宽松导致通胀无限蔓延,犹如一只“虎”。

    首先是美国就房利美与房地美损失起诉17家银行。这一起诉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针对华尔街大银行在房市崩溃及金融危机中的责任所采取的最大规模的法律行动。

    据报道,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2日对华尔街17家金融机构提起诉讼,称这些大银行通过提供不实房贷信息,在过去几年里向政府支持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出售了价值近2000亿美元的高危房贷及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导致“两房”巨额投资损失,要求银行赔偿“两房”损失的本金、利息并支付罚金等。

    受到房市泡沫破裂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具有政府背景的房贷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损失惨重,后在接受巨额救助资金后被美国政府接管。

    这17家金融机构主要涉及美国本土和外国的大型银行,包括美国银行、花旗集团、美林证券、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银行、高盛公司、德意志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

    根据联邦住房金融局的数据,“两房”从美林证券公司购买了248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证券,从美国银行购买了60亿美元证券,从花旗集团购买了35亿美元证券。

    银行股应声重挫。2日,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2.20%,标准普尔500指数下得2.5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2.58%。其中,美国银行跌8.3%(今年已累计下跌46%),摩根大通和高盛均下跌4.6%。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的诉讼称,房利美和房地美在个人抵押贷款证券资产上的部分损失是由于上述金融机构的误导或不当行为造成的。亦即这些银行涉嫌欺诈。

    “两房”向银行购买的这些资产,实质上是美国执行量化宽松政策向金融机构注入资金的一种变异形式。现在,17家银行被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起诉,可以说是量化宽松政策后遗症开始显现。

    再看“千呼万唤未出来”的QE3。

    8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环比为0,而失业率为9.1%,均持平于上月。由于经济增长缓慢,财政赤字形势严峻,增长前景不乐观,经济学家普遍预计美国的高失业状况将持续较长时间。白宫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18年美国失业率才有望降到5.2%的较低水平。

    由于就业问题一直是美国经济的软肋,上述数据无疑将再次打压美国经济前景,市场对QE3推出的预期大幅升温。

    美国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至44.5,为2009年4月以来最低。消费者信心下挫可能令美联储继续承受采取更多货币刺激方案以扶助经济的压力。

    然而,根据8月30日的纪要,美联储理事在是否采取新的刺激性货币政策问题上产生分歧。在参加投票的10位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者当中,有7人投了赞成票,3人投了反对票。这种情况在美联储历史上是少见的。反对者担心进一步的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未来通货膨胀加剧。

    QE3推出与否本月就将基本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QE3真的推出,其力度也会弱于前两次,同时财政政策的力度会明显加强。因为持续频繁的量化宽松政策,其后遗症将越来越明显,最终反噬政策的刺激效果。

    其实,中外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发挥效力大概要滞后3到6个月,而财政政策则会立竿见影地影响到实体经济。因此,根据美国的经济形势,似乎更应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应该退居其次了。

    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长雅各布·卢1日就强调,需要重回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之路,并为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进行投资。

    综上所述,17家美国本土及外国大银行被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起诉,颇有点对定量宽松政策受益者“秋后算账”的味道。而本月即将明朗的美国下一步的经济刺激政策,或许在本质上将不同于QE1和QE2。果若如此,似乎就没必要再叫QE3了。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