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银行股利润占据A股半壁江山的启示

2011年09月02日 07:43   来源:京华时报    皮海洲
    截至8月31日,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报披露完毕,沪深两市2244家披露半年报的公司共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43.30亿元。其中,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4654.5亿元,几乎占据了A股公司的半壁江山。银行股作为A股市场最大的权重板块,四分天下有其一;而银行股的利润又占据了A股的近半,银行股名副其实成了A股市场的“控股股东”。正是基于银行股对整个A股的掌控地位,故而给人以启示,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尤其是股市管理者予以正视。 

    一是A股市场估值“被低估”。近年来,A股市场的估值一直被认为是比较正常,甚至偏低。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A股市场的市盈率始终都比较低,如8月31日沪市平均市盈率仅为15.42倍。这一市盈率水平基本上可以与世界上一些成熟国家股市的市盈率相接轨。一些业内人士也因此认为A股市场具备了必要的投资价值。 

    不过,银行股的半年报告诉我们,A股市场的低估值,显然是“被低估”。由于银行股主要在沪市上市,特别是五大行全部集中在沪市,这就使得银行股利润对沪市的贡献还不只是半壁江山。如果剔除银行股利润,那么沪市平均市盈率要增加一倍,达到30倍以上。这样的估值水平就难言低估了。所以,在研究A股投资价值的时候,有必要将银行股剔除出来,不要被银行股蒙蔽了眼睛,让A股真实的估值水平被银行股搅乱了。 

    二是银行股虽然提高了A股的整体质量,但投资者很难从中受益。银行股对于A股市场整体质量的提高是显著的。比如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润为9943.30亿元,平均每股收益0.28元。但如果剔除银行股的贡献,净利润则只剩5288.80元,平均每股收益只有0.15元左右,拉下一大截。可见,银行股的上市,非常符合管理层“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精神。 

    但投资者因此要面对的问题是,虽然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提高了,但投资者却很难从中受益。一方面,银行股虽然贡献的利润明显,但银行股本身的投资价值却受到市场的普遍质疑。如上半年银行股的净利润增长34%,但银行业赚钱的法宝却是净息差提高和高速增长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这一点备受投资者乃至整个国人的非议。另一方面,虽然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提高了,但除开银行股之外的其他上市公司,业绩总体平庸的局面并没有改变。这些股票的投资价值不会因为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高而得以提高。因此,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固然重要,但提高上市公司的个体质量更加重要,毕竟投资者投资的对象主要是个体而不是整体。那种通过蓝筹股上市来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做法值得商榷。如何确保每一家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才是管理层更应该要关注的问题。 

    三是银行股是中国股市的真实写照。由于银行股是A股最大的权重板块,银行股的走势决定了A股的走势,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更重要的是,银行股是中国股市的真实写照,从银行股中不难看到投资者的命运。都说银行股成了“大白菜”,实际上,A股市场的投资者也像烂在菜地里的大白菜一样被人抛弃着。谁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谁来给投资者以投资回报,这不应是A股市场的一种奢望。银行股把股市当成了提款机,究其原因在于股市就是为包括银行在内的上市公司融资服务的。也许,等包括银行股在内的上市公司更注重投资者利益了,中国股市为投资者服务的功能增强后,中小投资者的春天才会到来。 

(责任编辑:胡可璐)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