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避免税收的“公地悲剧”

2011年08月30日 07:3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彭兴庭
    中秋佳节将至,“月饼税”再次被媒体拉上议程。该税被持续关注,是因为法律和情理发生了冲突,工薪阶层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此外,不久前,在南京,领导的一个电话,当地税务局就打算对婚前财产征收“加名税”。或许,在国家的财政收入大盘中,加名税、月饼税等“小税”,只不过九牛一毛而已,但从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中,我看到的是,我们要防止一步步走向“征税陷阱”。

    中国古代王朝的重复更迭,与传统税收体制紧密关联。在开国之初,统治集团都短小精悍,税收效率高,税种简单而轻便。但随着宫廷、驿道、军费的增加,享受特权的人也越来越多,纳税人口越来越少,于是,政府开始以各种名义加老百姓的税。在封建社会,官僚不是世袭的,不能获得永久性的税收剩余索取权,竭泽而渔的行为就是其唯一的策略。这就是一个税收的“公地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的欧洲。从中世纪开始,国王的一切花费都出自他个人领地,对于领地之外的土地和农民,国王没有权力直接征税。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战争爆发,国王加征非常税必须与纳税人协商,这便是中世纪欧洲的税权协商制。由于没有中国皇帝那样无节制的“征税权”,国王只能通过“借债”来度过危机。

    梁启超在他的著作《中国国债史》中,开篇即言:中国自古无国债。帝国统治者高高在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然而,竭泽而渔的征税,使商业资本主义一次次被扼杀在摇篮中。

    当西方发达国家仍在拼命借债的时候,我们却在税收的“公地”中竭泽。八年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了近5倍,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只增长1.2倍。税收理论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适度。经济学上的拉弗曲线早就证明,高税收会导致人们失去生产性努力。

    在我国,征什么税,该怎么征,几乎都是由行政机关说了算,正因为这种随意性,才会导致“领导电话通知征税”的荒唐现象。征税权与公民赖以生存的财产权紧密相关,税收必须由国家权力机关或议会立法开征。因此,无论在法理,还是从现实需要出发,全国人大都应废止税收授权立法,回收征税权。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