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楼市限购措施,浙江省二三线城市限购由此拉开序幕。(8月28日《新京报》)
首个二三线城市限购令到底实际效用有多大?我不敢断言,但可以肯定是,不容乐观。须知,商品房既然是商品,理论上房价是否出现、何时出现拐点,只能由市场规律决定。用限购令等高压政策逼出来的拐点当然“兔子尾巴长不了”。当限购取消,房价将会报复性反扑,这已为近年数轮楼市调控“屡涨屡调屡调屡涨”的怪圈所验证。更何况,当下的现实是,限购令究竟能不能带来拐点进而达到“让房价回归合理价位”的调控目的,至少目前还无从看出。尽管有人援引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7月份房价指数,即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增幅已连续3个月收窄且逼近持平。其中,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停涨。他们据此认为,在楼市调控政策持续高压下,房价拐点已渐行渐近。然而,人们见到的现实情景依然是“房子在地上,房价在天上”,老百姓对房价的真实感受依然离“合理价位”还有十万八千里。
我质疑限购令的实际效用,并不意味着否定楼市调控。相反,楼市“无形之手”自发作用的随意性、破坏性,恰须要担负“市场经济守夜人”角色的政府“有形之手”的给力调控。可以说,近年不少地方楼市陷入“屡涨屡调屡调屡涨”怪圈而不能自拔,皆因执行力大打折扣。我一向认为,调控政策命中率高低是一码事,调控政策是否得到落实执行又是一码事。若说前者决定调控效用成败,后者则决定政府调控公信。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愈甚重要。因为有公信力在,民众就会建立信心相信调控、配合调控,即使调控措施剑走偏锋,也可官民一心、合力重来;反之,即使调控措施堪称灵丹妙药,也有可能因为政府失信民众甚至逆反抵制而徒劳无功。
回到限购令这“劳什子”上说事,限购令即使是“狗屎”,也应一言九鼎说到做到。高层将对二三线城市限购令,老百姓耳朵大抵早已听出了老茧,可就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不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部署继续加强调控工作。会议要求,同时,要规范住房租赁市场,抑制租金过快上涨。
7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不断巩固和加强调控效果。推出新版楼市“国五条”明确要求:已实施住房限购措施的城市要继续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住建部要求各省住建厅8月20日之前将需要采取必要限购措施的城市名单上报,然而二三线城市限购名单至今没有公布。请问,落实调控措施如此拖泥带水,如何修复已然受损的调控公信力?
要命的是,限购令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初露端倪者至少有三:来自各大分析机构监测数据显示,由于限购结果迟迟未出,导致部分恐慌性购房需求,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压力骤然加大。目前二三线未限购城市面临着双重压力,本地的投资需求和一线限购城市的转移投资需求,使得全国房地产市场压力集合于二三线城市释放。而二三线价格的继续上涨又反过来影响了一线调控效果。由于限购城市名单迟迟不公开,给一些地方政府留下了人为操弄房价涨幅和游说公关的充裕博弈时间,使得他们规避限购企图可以轻而易举得逞。尼尔森发布的研究报告称,69%受调查者认为房价会继续上涨,20%的受调查者认为会保持不变,只有11%的人认为房价会出现下降。
因此,首个二三线城市限购令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效用。不信,走着瞧吧。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