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建堤有心造景”让谁汗颜?

2011年07月20日 10:45   来源:东方网   陶象龙
    防洪堤2002年立项建设,总投资3.58亿元,计划5年建成,10年之后资金花去七成,工程量却没完成一半,洪水几乎每年从缺口处涌入部分城区,当地群众频遭“被淹之苦”。投资3亿多元的“民生工程”,最终成了“半拉子工程”。据悉,修堤资金被挪用修建景观工程,造成资金断链、拖延工期。(7月19日《新京报》)

    对于关乎民生的防洪大堤成“半拉子工程”,景德镇市水务局的解释是,人工成本提高,钢铁、水泥等材料价格上涨,工程建设资金突破了原概算投资,加上补偿标准太低,导致沿河地区拆迁难,拖延了工期。

    显然,对于这样的“解释”,公众不能淡定。按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景德镇作为长江流域的防洪重镇,建好城市防洪堤,结束当地“有江无防”的历史,让市民免受水患之害,应该是当地政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计划5年建成的防洪堤历经十年还没有建好一半,当地群众仍然要遭受“被淹之苦”,实在让人心寒。“防洪大堤”成为“半拉子工程”,其背后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追问。

    比如,防洪大堤的工程造价。据了解,截至目前,当地城市防洪工程已实际投入2.6亿元,按已建成堤段测算,平均每公里投入超过2600万元。而2003年完工的九江市城防堤工程超过17公里,总投资3.4亿元,每公里利用资金仅为2000万元。同样是防洪大堤,造价相差600万元之多。当地有关部门能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吗?

    还有,当地有关部门盲目的政绩观值得拷问。应该承认,城市的“景观工程”可以有。问题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民生工程”和“景观工程”孰轻孰重?应该是一个不难做出选择的问题。让公众感到震惊的是,当地有关部门居然挪用修建大堤的资金,去搞“景观工程”。也许,在当地有关部门看来,防洪大堤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防洪,而不是造景。而“造景”的好处往往是政绩工程最光亮的显现。

    让公众感到困惑和忧虑的是,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每每遇到一些大雨、暴雨,暴露城市的防洪设施落后和排水系统不畅时,总是会听到“N年一遇”的说法。显然,对于这样的说法,公众很失望。事在人为。“凡事预则立。”公众需要质疑的是,既然“N年一遇”的大雨,经常会“不期而遇”,那么我们的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能多一点“未雨绸缪”的思想呢?

    所以,在我看来,对于景德镇这种“无心建堤有心造景”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社会的高度警惕。不能因为表面光亮的政绩工程,而耽误了事关民生安全的大事。

(责任编辑:王雅洁)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