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再次登上榜首。中国大陆共有61家公司进入榜单,比上一年增加了15家。如果计入台湾地区的上榜企业,中国的上榜公司数量达到69家,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133家),创造历史纪录。
这几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不仅速度增加很快,而且排位也在不断前移,尤其是今年,除在数量上增加了15家之外,去年上榜的中国企业也极其罕见地没有一家落榜。一方面,这种现象的出现,与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美国、日本等世界经济强国经济复苏的步伐不快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了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发展速度、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
但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是,在巨大的成绩和进步面前,我们必须看到,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也隐含着“四大矛盾”,或者说“四大差距”。
首先,大与强的矛盾。必须肯定,要想进入世界500强,规模大是必须满足的条件。但是,规模大,不代表实力强、竞争性强。要做到既大又强,不仅要有规模做支撑,更要有实力做基础,要在技术、管理、质量、品牌、效益等方面有高人一等的能力和水平,要有核心竞争力,要在国际竞争中有话语权。否则,就是大而不强,名不符实。
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企业最缺乏的。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鲜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更别说话语权了。就象钢铁企业一样,虽然有多家中国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但铁矿石的话语权却完全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这种格局,必须改变。
第二,数量与结构的矛盾。我们注意到,虽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在数量上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甚至加上台湾地区的企业,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老二。但是,这些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在结构方面却很难让人感到十分满意。因为,多数都是石化、钢铁、煤炭、银行、机械设备制造等基础能源与传统制造业,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现代物流、高端制造等企业数量明显少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成长性、竞争性和对未来国际市场的控制性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需要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运行质量提高和科研水平加强等手段予以改变,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第三,专业化和大众化(或大而全)的矛盾。从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来看,中国企业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中国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因为,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门类繁多、经营范围广泛、涉及领域过宽,都有房地产开发、商业经营、运输服务等与企业主营业务差距很大的业务,甚至不乏圈地、圈钱,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成为了许多企业近年来规模迅速扩大、营业额快速增加的重要力量。
相反,发达国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都专业化水平很高,主营业务相当突出。也正因为这样,核心技术的开发、品牌的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增强等也就有了保证。因此,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打破大而全、多而弱的格局,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问题。
第四,民营与国有的矛盾。近年来,虽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位次也在不断前移,但是,中国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步伐却依然十分缓慢。在大陆入选的61家企业中,只有华为和沙钢集团两家民营企业。其中,华为是真正依靠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闯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
从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的民营经济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路,民营经济的发展也相当的快。但是,为什么只有2家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呢?除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之外,是否与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不佳也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民营企业大多在地方,而地方并没有资源、政策的配置和制定权,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与中央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之间在资源和政策方面很难得到支撑,很多领域不能涉足,自然制约了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速度的加快了。所以,如何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对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进入世界先进企业行列步伐的加快十分重要。
总之,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数量的增多、速度的加快、位次的前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隐含的矛盾和问题也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