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有一种低调警车叫“本田奔驰”

2011年07月08日 11:00   来源:中国网   司马童
    7月6日上午,有网友在论坛发帖称广西防城港市使用奔驰ML350做警车,却故意将车标改为本田CR-V。对此,防城港市政府做出回应,称网帖中的内容与事实不符,该车在两年前已经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报废,疑为有人肆意炒作和诽谤。(7月7日中国网)

    看到这则一来一去、反应堪称神速的网曝新闻,我的第一印象是:到底是防城港市委书记曾经作出高度重视舆论监督的指令,要求除特殊事项外,相关部门必须于5个工作日内公开回应网上重要舆情。不过,“回得快”不等于“满意高”,至少,对于这辆低调奢华的“本田奔驰”警车,回复者一上来就突出“炒作和诽谤”,便显得很不着调。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随意更改和调换车辆的车标,无疑是一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作为这辆“本田奔驰”主人的防城港东兴市公安局,对于普通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肯定也不好意思说自己不懂。那么,网上的官方回应,首先应该解答这辆低调奢华的警车由谁“授权”、如何“出生”、曾用多久,才是正确处置、应对得当。而现在倒好,公众监督应知欲知的诸多疑问含混掠过,却把矛头迅速对转向了发帖爆料者的“诽谤嫌疑”。这样的遑顾之言若说也叫及时回应,那离稍早前刚刚成为网络焦点的“强势回复”,恐也相距不远了。

    防城港有关部门对“低调警车”的回应,的确也透露了一些幕后内情。譬如,该车在两年前已经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报废,就非但“以正视听”,而且颇有以此冲淡“本田奔驰”舆论硝烟的用意。但问题是,两年前报废的“变脸警车”,就不能旧事重提、“秋后”问责了吗?回应中含沙射影地“揭发”爆料者可能有“报复炒作”之嫌,看起来很像心明眼亮、一语中的,而反过来去想,人家不也正是看清了“两年后照样值得炒作”,甚至能够引来网民热议抨击的问题实质,才信心十足地对这辆特殊警车来了个“原图重炒”。

    “本田奔驰”有错在先,自然怨不得“别有用心”者的趁机“炒作”和“诽谤”。不过,此事虽已“按规定回复”,但依我个人的判断,估计99%以上难以起到服众之效。所以,就算是两年之前的“旧账”,就算如今已成了报废的“奢华”,对于这辆“本田奔驰”,恐怕还得有人来出面担当、负起责任。而又依我“门缝里瞧人”的肤浅之见,接着下来,这“低调警车”里面,肯定只坐着一只普普通通的“替罪羊”,而跟领导或上级的管理失察及疏忽,绝对沾不上丝毫边儿。谓予不信,且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