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银十条”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2011年06月16日 06:5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余丰慧
    银监会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银十条”),旨在缓解小企业融资难。这已经是几年来银监会不止一次出台支持小企业的贷款政策措施了。但至今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值得肯定的是,中小企业每次遭遇融资难后,银监会反应都十分迅速,出台措施都十分及时。

    从这洋洋洒洒“银十条”看,其“干货”在七、八、九条上。第七条规定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这是个好措施,但金融债只是筹措发放小企业贷款的资金来源,而无论信贷资金来源于存款还是金融债筹集,关键在于,贷给小企业后风险如何控制?笔者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缺乏资金,而是认为对小企业贷款风险大,不愿意发放贷款,因此真正缺乏的是贷款计划规模。

    第八条是允许其将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视同零售贷款处理,风险权重计量为50%。此外,在计算存贷比时,对于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措施,将有助于缓解商业银行小企业业务的存贷比压力。但对于“满足一定标准”之类的表述应该具体化、可操作化,希望出台细则。

    第九条是“根据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和核销等具体情况,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适当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提高小企业和农业贷款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社会各界都在呼吁,这是一条真正鼓励商业银行支持小企业贷款的措施。但是一句“差异化考核”太过空泛,应该迅速出台具体实施细则,否则,将耽误落实执行。

    笔者始终认为,当前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包括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业银行本身喜欢傍大、傍垄断、傍上市公司、傍批发性贷款等现象确实存在。从贷款手续繁杂程度、内部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分析,大企业贷款与中小企业贷款差不多。但中小企业贷款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大、收益低、贷后管理难的问题,客观上造成商业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

    因此,既要出台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措施,中小企业本身也要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状况,同时,要监督贷款中小企业的资金用途,防止挪用到非生产项目上。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