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如何看待黄金白银价格下跌

2011年06月08日 06:39   来源:经济参考报   陈思进
    最近,金、银、铜和石油的价格全线下滑,黄金期货曾跌穿了1,500美元的关口,前两周现货金更连跌5日,一度低见1,462美元。白银期货更下跌至33美元,累计暴跌逾27.4%,创下1975年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

    按照一般认知,黄金很稀有贵重,全世界所有黄金放在一块儿,也只能装满一个奥林匹克比赛用的游泳池。但是自从脱离了金本位那天起,黄金就降为普通商品了,即使再贵重也只是商品,而任何商品都有一定的合理价位,一旦进入市场,黄金的价格就将根据“供求关系”来确定。

    这里的“求”是指“刚需”的求,不包括炒作投机的“求”,炒作投机之“求”所带来的,正是合理价位之上的泡沫。也就是说,再值钱的商品也要看你在哪个价位买入,在合理价位之下买入才会物超所值,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一旦超越了合理价位之上买入,你便进入了一场击鼓传花,即投机炒作的零和游戏中。只要没人接你的棒,你就成了最后的那个“傻瓜”,也就是被“套牢”了。

    经常听人念叨:某某人几年前买入黄金,现在财富翻了几倍;某人几年前在北京、上海买了几套房子,现在已是千万富翁了。这些都是事实,但问题在于千金难买早知道,类似的话也可以倒过来说。美国房市从2006年7月开始持续下跌,预测将跌回1998年甚至1996年之价位,想回到2006年时的价位,也且等着呢。中国的A股也一样,谁要是在最高的6千多点进入,何时能“解套”同样难说了。就连曾鼓吹A股会突破万点、“打死都不卖”A股的那位华尔街大鳄,前些日子也发出了将那些股票“留给孩子吧”的感叹……

    如果你不幸是后面那些故事中一个倒霉蛋———在最高点买入,到撑不住时抛出,那么你亏损的钱,恰恰就进入了前面那些故事中低买高抛之人的腰包了。

    再来深入分析黄金白银下跌的缘由。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各国一轮又一轮的救市政策,放出了天量的资金,通过华尔街所用的金融化,即证券化或期货,尤其在全球对冲基金的推波助澜下,借助于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把黄金、白银、石油,以及全球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很显然,天量资金通过杠杆,其结果令金、银等贵金属产生了天量的泡沫。

    然而,只要市场发生哪怕微妙的变化,如交易所的去杠杆化,市场会立刻做出反应,认为资源类商品泡沫过大,像索罗斯那样敏感的金融大鳄就会做空。只要一点火星,便会点燃资源类商品泡沫的破灭。

    “在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一旦经过理性的分析,了解到那些热点出现了泡沫,就千万别去凑热闹。大家都怕现金会贬值,但如果一不留神在高位买入“泡沫商品”,那就不是贬值的问题了。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