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所言:“‘影子银行’最大的问题是‘反客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影子银行’脱离了政府的监管,而当问题暴露时,又因为后果特别严重,政府不得不救援,从而使得‘影子银行’成为了高收益、低风险的行业。”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6.33万亿元,占融资总量的44.4%,这意味着被称为中国版“影子银行”的所谓银信合作理财、地下钱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已经逼近半壁江山。
“影子银行”一般是指那些有着部分银行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行为。“影子银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金融监管的注目,不是因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而是因为其脱离监管带来的金融风险。人们追溯2008年金融危机原因时,都把“影子银行”疯狂推出金融产品甚至疯狂提供脱离于监管笼子的无限制融资行为作为原因之一。欧洲、美国呼吁对“影子银行”加强监管的声音越来越强烈。
要说中国吃“影子银行”的大亏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以股票市场开启和海南特区开发两大事件为背景,全国金融市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混乱局面。金融机构乱办公司,社会乱办金融机构,企业非法吸收存款,非法开办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业务,大量融资游离金融笼子之外,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最终结果是酿造了房地产热、股票热和高达两位数的通胀,把中国经济金融推向了严重泡沫的巨大风险边沿。不得已,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了严厉的经济金融治理整顿,特别是在金融上下了狠手。付出的代价是产生大批金融不良资产,国家财政给信托、证券、银行造成的巨大不良资产买了大单并拖累经济大滑坡。代价十分沉痛。那时就是“影子银行”大行其道造成的严重后果。
经过一段时间规范稳定后,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混乱苗头又开始出现。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乱办金融机构、非法集资、高利贷泛滥、鱼龙混杂的金融理财产品等现象开始出现。特别是在信贷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信托、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委托贷款、地下钱庄等开始大行其道。规模最大、公开作为的信托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最为典型。信托号称除了不能公开吸收公众存款以外,其他所有金融业务都可以做。特别是在房地产调控步步逼近情况下,银行贷款越来越难。房地产企业就转向求救于信托,商业银行也乐意向信托公司推荐房地产融资理财产品项目,信托公司也非常高兴接受,送上门来的赚钱机会当然不会放过。银行赚取了代销手续费,信托公司赚取理财产品收费,房地产公司融来了巨额资金,开发房地产赚取暴利。三方各取所利、一拍即合,何乐而不为呢?房地产项目的银信集合理财产品就层出不穷的诞生了。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一份数据表明,截至今年3月31日,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规模仍达1.53万亿元。
这高达半壁江山的融资绕开了信贷规模控制,游离于金融笼子之外,逃避了房地产调控政策,躲开了货币政策调控,使得宏观调控效果大打折扣。更为严重的是,“影子银行”正在酿成新的金融风险。正如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所言:“‘影子银行’最大的问题是‘反客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影子银行’脱离了政府的监管,而当问题暴露时,又因为后果特别严重,政府不得不救援,从而使得‘影子银行’成为了高收益、低风险的行业。”
对中国目前“影子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千万不敢掉以轻心。千万不要听信一些专家所谓的“权责自负,由放贷人和借款人双方各负责任,风险自己承担”的观点。酿成大风险后,最终各方都要去找政府的事,让政府负责。由于问题严重,政府也不能放任不管。上个世纪90年代酿成的金融风险包括证券公司理财风险、信托风险、国有银行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等等,本世纪初政府买单高达上万亿元,最终是人民买单。这个沉痛教训岂能忘记呢?如果让政府最终是人民屡次给金融风险买单,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因此,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已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