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伯南克出镜了,周行长呢?

2011年05月04日 07: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王迎晖
    伯南克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答记者问,在这个五一节之前,在资本市场和分析人士那里引起了一阵躁动。现在,当躁动逐步平息时,需要关注一下记者招待会本身这个问题了。

    当美联储宣布伯南克将每年举行四次例行记者招待会的时候,人们马上感觉到美联储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于是,4月27日首次例行记者招待会举行之时,全球财经媒体如临大敌,聚光灯同时锁定伯南克。

    伯南克如此创新美联储工作,一方面与他本人追求政策的清晰度和透明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金融危机后不断推出新政策有关。伯南克这么做的意思是:我要尽量清楚地告诉你我在做什么和将可能做什么,希望你能理解,并根据我说的政策取向来安排你的投资理财生活。

    在金融危机后遗症还在发作、美国国内政经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伯南克的公开性做法让人想到了他的前辈———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的罗斯福。大萧条之后罗斯福上台,雷厉风行出台了许多政策,成立许多机构,对付失业、饥饿和萧条。为了消除信息不对称,罗斯福发明了“炉边谈话”,利用广播与美国老百姓聊天,谈他的想法和政策。复杂的金融和工业问题,被他讲得朴实实用,老少咸宜“炉边谈话”的成功,说明了在经济工作乃至全部政府工作中,信息透明的作用很大,好处很多,特别是在经济遭遇麻烦、需要政策转向的时候。

    货币政策尤其如此。虽然货币政策制定者与市场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既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又要防止政策“被”起到顺周期的作用,但是引导市场参与者有一个稳定的预期,确实是各国央行的责任。特别是在政策将要调整的时候,不管你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货币当局都应该清楚表达自己的政策意图。

    反观我国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解释,这么多年一直是惜言如金。除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这样的规范句子之外,好像再没有其他好说的。在市场与政策之间,一直在玩猜谜、脱靴子和脑筋急转弯等游戏。市场参与者不仅身心俱疲,而且难以看清政策意图。目前经济形势复杂,货币政策刚刚由宽松转向稳健,而且稳中带紧,在政策拐弯的时候,更应该加强沟通、解释和说明。

    当然,在货币政策透明度上,向来就有不同的声音。英国有一任央行行长就曾不屑地说:既然未来是一团迷雾,宣布未来的打算就毫无意义。对这位行长的不可知论,笔者不以为然。既然在货币政策的制定者眼里未来都是一团迷雾,那么千千万万个中小投资者更是如堕五里之雾了。按照这样的逻辑,经济活动只能是大家一块赌博了,那还不乱成一锅粥?

    有外媒将伯南克的例行记者招待会称作“伯南克出镜”。伯南克都出镜了,那么周行长呢?

    其实,又何止周行长。在当前我国各种市场管控政策频繁出台之际,赵部长、钱主任、孙局长、李主席们是不是也应该见贤思齐呢?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本氏直升机”遭遇停降尴尬     2011年05月03日
  • ·伯南克"处子秀"能得几分    2011年04月29日
  • ·伯南克失职了吗?    2011年04月27日
  • ·伯南克将首次举行发布会    2011年04月26日
  •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