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国为何放任美元持续下跌?

2011年04月30日 07:09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沈明
    本周,美国无疑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美元兑欧元、美元兑英镑、美元兑人民币等主要国际货币汇率持续走低,4月28日,美元指数是跌破73,最低跌至72.87,创出2008年7月30日以来的盘中最低点,与年初的最高点相比,美元指数已跌去10%。

    面对美元的走跌,美国政府一方面表示会继续坚持强势美元的政策,比如美国财界的两大决策人物美国财长盖特纳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先后在26日和27日明确表示“支持强势美元政策”,如出一辙的唱起了“强势美元”的高调;但另一方面,美国财政部门采取的是放任态度,强调“美元的汇率应由市场来决定”。

    那么,美国放任美元下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意味着强势美元政策的退出呢?理论上的“强势美元论”与事实上的“弱势美元战略”是矛盾的吗?我们仔细分析就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这两个不同说法的实质却是美国经济利益的高度一致。

    强势美元政策始于1995年春季,由当时美国财政部长鲁宾提出并主导实施。强势美元政策的出发点,是通过促使美元升值,减轻外债成本,从而有利于吸引和促进投资、促进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率的提高也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不断进入美国。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以每年平均约4%左右的速度增长,强势美元政策是其重要政策因素之一。可以说,“强势美元”政策在当时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的汇率强势。

    然而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扭转颓势成为首要任务。目前来看,弱势美元战略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作用正在显现。弱势美元即美元贬值的最直接效果是美国产品价格变低了,使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为增强,有利于刺激出口,从而推动美国经济复苏。而其他主要货币的升值相对削弱了他国产品竞争力,使美国进口有所减少,显然有利于缩小贸易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

    而美国的“强势美元”之强势更多的体现在的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强势”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元脱钩黄金,转而捆绑石油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只要需要石油买卖,就需要储备美元,因为石油是用美元计价。只要全球在流通美元,美元就能换来源源不断的一切,从美国境内源源不断的输出美元,全球财富却源源不断输入美国。更何况美国通过美元通胀来源源不断的稀释其他国家所持有的美元价值。此时,“强势美元政策”就演变成了真正的弱势美元战略。也就是说,美国现在的“强势美元”论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汇率强势,而是维持美元在国际资本市场以及各国外汇储备中的绝对主导强势,这才是“强势美元”论的真正含义。

(责任编辑:胡可璐)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