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康华医院成为广东省首家民营三甲医院,也是全国首家大型综合性民营三甲医院。2月23日上午,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等省市领导亲自为康华医院揭牌。康华医院作为民营医院被评上三甲,具有行业“破冰”意义。(2月24日《广州日报》)
在我国现行的医疗机构等级评定制度中,“三甲”是当前各级医院所能够获得的最高等级。由于医院评上“三甲”需要符合一套非常严格的医院等级评定标准,包括医院规模、医疗人才资源、诊疗水平、病人数量、科研教学水平等。因此,凡是能够通过这套严格的考核、评定标准,成功评为“三甲”的综合医院,无不是软硬件非常优越、知名度很高的大型医院。如今,东莞康华医院终于和众多知名的公立医院一起站在了三级甲等医院的行列,让人感受到了“振奋”。这至少证明了政府对民营医疗市场的发展是持肯定态度的。
民营医院是指非国有制所有的,个人投资型,盈利性医院。上个世纪80年代,民营医院已经在我国医疗行业中出现。2001年9月我国开放医疗市场,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开始在社会上大量出现。民营医院的出现,对于患者来说,结束了过去只能去公立医院看病的单一服务模式,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能满足不同的需求。对国家来说,减少了国家对医疗卫生投入的负担。
但是,由于有些民营医疗机构经营不规范,采取非正常手段以赚钱为目的,败坏了民营医疗行业声誉,导致百姓对民营医疗机构产生怀疑。档次低、骗子多,是民营医院给人的印象;规模小、生存难,是民营医院普遍面临的困境。不少地方能做到“持平、略有微利”的,只有1/4;1/2能做到“收支相抵”;剩下的1/4已陷入“负运转”境地。比经营状况的惨淡更为严重的是,公众对民营医院形成了恶劣的印象,这给民营医疗市场的“康复”带来不小障碍。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进一步放宽非公立医疗机构尤其是非营利性民营医院的办医政策。12月,财政部发布消息称,今后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将与公立医疗机构享有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现在,对达到标准的民营医院还可以评定为三甲医院,这些“动作”无疑将会给目前陷入尴尬境地的民营医疗市场,带来新的动力。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有利于增加医疗卫生资源,扩大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有利于建立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更多的海外经验证明,民营医疗机构都是国家整个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法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一个城市保留一两家公立医院,其他的服务由民营的来提供。经济困难的,可以到公立医院去看病;经济状况好的,可以到私营的医院。在日本、英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大多数人在患病初期,都习惯到私人诊所看病,私人诊所医生会根据病情,建议转诊大型公立医院。很多产妇更倾向于在私人妇产科诊所生产,因为在诊所里会得到更加体贴和周详的照顾。
民营医院就如同一条鲶鱼,随着它的不断成长壮大,必然会成为促进医疗体制改革、激活医疗市场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