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催生“地王”呈怪象

2010年10月23日 09:17   来源:武汉晚报   朱四倍
    部分地区利用文物提升景区周边的商业地价。2003年,曲江新区的土地为每亩30万元到50万元,到2009年,出让价格为每亩300万元到 600万元。在近年全国抑制房价的大背景下,曲江部分楼盘的价格甚至高达每平方米4万至6万元。(10月22日《人民日报》)

    利用文物提升景区周边的商业地价,让笔者想到了一个事实:从江苏镇江入围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文物古迹正频频成为一些地方追求商业利益的牺牲品。对此,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严肃指出,目前,大多数地方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层面。也正是这种原因,利用文物提升景区周边的商业地价的怪象就出现了。

    根据这样的逻辑,假如故宫能催生“地王”,政府官员会不会或者说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实际上,文化古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我们有必要看一下国外是如何保护古建筑的。我们知道,意大利对罗马、庞贝、比萨、佛罗伦萨、斯普莱托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成片保护,如古罗马城就被全城保护下来,意大利人对于名城内重要文物的保护意识远强于商品意识。正如人们所评价的那样: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爱护本国历史文化古迹。

    利用文物提升景区周边的商业地价,从本质上说,这是地方政府在“卖古”,在“逐利”,对此,最应扪心自问的是那些醉心于政绩工程的官员们。埃及文物管理委员会第一主席穆巴拉克夫人说:我们没有理由把祖先的遗产当商品对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传承人类文明。应该承认,这种理性的姿态恰恰是我们欠缺的。

    综观近些年的破坏文物事件,对相关领导和开发商问责的寥寥无几。有关专家认为,正是有法不依,使一些地方官员有恃无恐。从某种程度上说,借助权力和资本毁遗,其危害比盗卖文物有过之而无不及。文物催生“地王”,是社会的尴尬和丑闻,但是,谁解其中“味”?谁能制止这种短视?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