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的“中国忍受”说法太轻佻

2010年10月15日 07:08   来源:扬子晚报   周明华

  13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世界经济很可能会在2011年继续探底。中国当前也应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10月14日《南方都市报》)。

  本来以为专家们如今对物价的解释已经很难创造新词儿了,现在居然出来个“中国忍受”。可喜可贺。不过,您只对中国为啥要忍受高物价带了一句话,至于要让百姓咋个忍受法,忍受到猴年马月怎么就只字未提呢?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物价上涨的用词,既陌生又熟稔。陌生者,源于“结构性、恢复性、翘尾性、暂时性”与“上涨”之间生硬而冰冷的搭配关系;熟悉者,是百姓对诸如“价格与国际接轨”、“涨肉价是为了给农民涨工资”、“涨水电气油价实际上是使人人受益”、“物价上涨对通货膨胀影响小”等甚为体面而光鲜的托词司空见惯。

  为各类物价上涨找诠释新词儿颇富创意,可缺乏民生情怀。而今我们极易找到鲜活的民生收入与支付倒挂的实证。大多数百姓之所以对涨价这么在意,完全是当前的高成本已让他们难以忍受。数数看:说“行”,全世界收费公路不过14万公里,其中我们居然占有10万公里之多;说“住”,还是不要说了吧,“史上最严厉”的招数一招招地出,“史上最贵”地价、房价还是一次次地破纪录;说“教”,义务教育法在一些地方成空文,虚高择校费成痼疾;再说“医”:医改艰难起步,看病难、看病贵一时难移;说“食”,安全问题就算了,那些“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还真是前赴后继……

  事实上,在近年来民生成本高企的语境下,对百姓而言,面对“中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垫后”的现实,每一次涉及民生的基本物价上涨,都会使他们揪心刮肠。当前,各级政府正殚精竭虑地努力,加强物价平抑,但背离民意的各类声音却也屡屡传出。于此,笔者喟叹:涨价或有因,但拜托,别随意轻言“继续忍受”,这样忍下去,谁敢担保不出问题?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