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逢节必堵”是一种什么病

2010年09月21日 12:23   来源:河南日报   乔志峰

  洪振快在《亚财政:非正式财政与中国历史弈局》一书中写道:“中秋节送月饼大概不只是中国人的习俗,但送月饼导致堵车却可能是中国独有的现象。送月饼只是送礼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送的大概也不只是月饼。对于中国人来说,送礼与其说是一种习俗,不如说是一种政治,这里面有许多学问,也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

  果然,中秋来了,大堵车也毫无悬念地在各地上演。9月18日《新京报》报道说:17日,北京所有环线道路、主要大街、进出京联络线、交通枢纽等出现拥堵。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峰值超140条,已经超过年初因大雪造成90余条拥堵路段峰值的记录。而同日《大河报》的消息显示:就像每年的季节病一样,17日郑州这场市区大堵车“如期来临”。北京交管部门列出了六方面的原因,基本上都属于“客观因素”,只是很含蓄地暗示了一下:“进出京路段、交通枢纽及繁华商业街区交通压力凸显。”河南媒体新闻副标题一针见血:呼吁有关部门节前更要紧盯“送礼车”。

  相信近日来上演大堵车的肯定不止北京和郑州。形形色色的“送礼车”蜂拥而至,堵塞着交通、刺痛着老百姓的双眼。“逢节必堵”不仅是一种“节日病”,更是一种“社会病”。恰如洪振快曾分析的那样:下级要给上级送礼,这是一种秩序。既然是“秩序”,谁敢不高度重视呢?化解“逢节必堵”一类的弊病,除了将公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别无他途。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