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需要换一种管理思路

2010年09月20日 08: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刘洪

  66号公路是由西进入华盛顿的一条主干道。一辆专用于搬水泥柱的特种机械深夜开始工作,将分隔大桥车道的隔离水泥柱移动一个车道。第二天清晨上班高峰来临时,入城的车辆就由三个车道拓展为四个车道;而下班高峰,出城车辆也能享受到四个车道的待遇。

  为治理拥堵,美国人想到的不仅是挪动隔离柱。在另一条从南进入华盛顿的要道395高速公路中间,美国人还特地加建了一条两车道的快速路:每天上班高峰时,只允许进城车辆驶入;而到了下班高峰,该道路又变成了出城车辆的专利。

  在另一条从西北进入华盛顿的270高速公路上,不管是进城或出城方向,在道路最左侧都有一个特定的道路符号:上下班高峰时,只有车内有2至3个乘客或以上的汽车能进入这一特别通行道———美国公路管理部门以此鼓励行车人“拼车”,减少交通拥堵的压力,这也是环保出行。

  在华盛顿,管理治堵还远不止上述三个手段。在华盛顿市区,几乎一半的道路为单行线。大量单行线的设置,虽看似增加了汽车到达目的地的行驶距离,但却大大加快了车流行驶的速度,也减少了道路拥堵的产生。

  而在另一个美国大都会纽约,除了同样划定有大量单行线外,在几座主要进城大桥收取过桥费,在城中心收取让人咂舌的停车费,这让许多纽约人都选择了搭乘地铁或公交汽车上班。纽约在美国算是一个交通非常拥堵的城市,但比起国内的北京和上海,纽约司机可能还是要感到庆幸的。

  当然,北京和上海人口要远远多于纽约和华盛顿,中美发展阶段也不同、国情更有极大差异。将美国的做法简单套搬到中国,也未必就能起到有效缓解道路拥堵的作用。但美国人对待交通的认真态度,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从普通民众角度讲,在华盛顿和纽约,行人横穿马路、司机乱停乱放和违规掉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绝大多数美国人仍是守法的好公民。

  从政府官员来讲,守法是他们能否保住饭碗的前提,这自然也包括在交通守法上。在国内一些城市,经常可看到特权车辆无视交通规则横冲直撞的情况,这既有失政府威信,更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混乱。但在美国,除了执行公务的警车、救火车和救护车外,不存在敢不守规矩的特权车。对普通人来说,违规的结果是扣分和罚款,这没有通融的余地;而对政府官员来说,暂时的耍威风,一旦被抓住,除了被扣分和罚款外,还可能失去饭碗,警察也不敢通融,通融的结果往往是警察和“打招呼者”双双失去饭碗。

  从决策者来说,则既需要制定科学的治堵之策,同时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为缓解拥堵作出表率。在华盛顿,部长们外出,往往也就是一两辆车同行,同样也得遵守交通规则;重大国际会议,往往都安排在周末,实行“错时”开会;总统进出白宫,则大多选择乘坐“海军一号”直升机,以此避免对道路交通造成的压力。而在纽约,亿万富豪出身的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很让人称道的一个举动,就是经常上下班坐地铁,尽管他也就象征性地坐几站路,但我们全国有多少市政高级官员会公交出行呢?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