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或多或少有点财富,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孩子,太天经地义了——只要这钱是干净的,别人其实是无权说该还是不该的,否则有干涉人家家事的嫌疑。但是,从陈光标公开宣布离世后捐出全部财产所引起的社会反响来看,尤其是在企业家富豪中引起的不同反应来看,企业家富豪的个人财富又和慈善有关,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有关,说得细一点,还跟企业家的财富观,跟他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信心和自身责任有关,因此,这个问题又是可以议论一番的。
昨天,新华社记者说,马云对陈光标的“裸捐”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们这一代人所有的努力除了希望自己好以外,还希望将来孩子好。“没有私就是最大的私”,“不给孩子留一点儿,一个不考虑自己的人,你不要相信他会考虑社会。”
其实,陈光标最初是考虑“给孩子留一点”的。9月6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专访时问陈光标:您的家庭对裸捐一事支持吗?如何处理捐赠与家庭继承之间的矛盾?陈光标回答说,本来他考虑捐出95%的财富,给孩子留5%。但是,“最终让我下定决心全捐的还是孩子”。陈光标说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他现在学习成绩不错,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都很高,我觉得他只要继承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未来的人生路上靠自己肯定没问题。”看来,陈光标没有给孩子留钱,但留了别的东西。
跟陈光标相比,我倒觉得陈光标的妻子和父母更难得。因为,老年人“给孩子留一点”的观念更浓厚、更不容易改变,而做母亲的对孩子的爱往往比父亲更具体,担心更多,更容易“溺爱”。但是,《中国经济周刊》这篇报道说,据了解,近10年间,陈光标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13.4亿人民币,但陈光标和他妻子“两人间没有因此吵过一次。父母对此也很是支持,老人都觉得这样有意义”。
想方设法在身后“给孩子留一点”,这是中国父母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占人口绝大部分的底层民众物质生活水平很低,更没有社会保障这一说,担心后代生存有困难,只有尽量多留一点遗产。现在的中国人日子要好多了,但是,社会保障还是不够健全,个人生活的安全感还是不够,因此,个人只能通过遗产给后代的生活增加保障,增加安全感。用马云的话说,就是“给孩子留一个生存环境”。
但是,陈光标和其他一百多位公开承诺“全捐”的企业家又给人们展示了另一个途径:把个人财富融入社会慈善事业,以此增加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进而增加和倡导社会公平。一个富裕而公平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安定的、有保障的社会,这比个人遗产更可靠、更长久。当然,增加社会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慈善事业也要靠社会公平来维护、保障,陈光标们才会是可持续的。
另外,是否可以考虑,在陈光标们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后,给陈光标们的后代规定一定的保障性回报,比如一旦得了重病或有什么意外,可以享受一定的免费医疗或其他基本生活资助。“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有了类似的规定,陈光标们是不是就捐得更放心,更无后顾之忧了?陈光标在另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他给老家的乡亲捐过款,可是他的父母生了病却没有人去探望一下。随着“陈光标”的增多,慈善制度的建立、完善也应该及时跟上。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