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普通民众,就算是行业记者,也未必能全部弄清这些机构的性质、官方学者的观点是否代表政府部门的立场。因此,除新闻发布会等正式的发布渠道外,官方学者在公开演讲或接受采访时,很有必要作出声明:是代表个人,还是代表研究机构或政府部门?有官方背景的研究机构也应制定相应守则,让官方学者有章可循,同时约束官方学者作出政策暗示,重复上演爆料和澄清的“戏码”。
“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已三个月,部分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交易“量跌价挺”,调控政策进入“深度博弈”———围绕着政策的坚持或退出,坊间传闻不绝于耳,媒体说法层出不穷,市场也随之波澜迭起。
前日,有媒体以《住建部官员:“第三套房”不放贷政策或将取消》为题披露:部分临时性政策“有可能放松和退出”。这位官员为住建部政策研究部主任秦虹,是在一家银行的私人投资者俱乐部成立仪式上作此表述的。尽管并非新闻发布会等正式场合,但因政策的敏感,加上信息来源身份的特殊,消息被广为转载并引起市场波动。当天,沪深两市的房地产板块资金净流入排名第一,部分地产股涨了半成至一成。
住建部、银监会、国资委当天对此分别作出回应: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变化,“政策要求和标准无任何变化,严格执行,不能动摇”。秦虹也赶紧澄清,有关媒体纯属误读,部分媒体对其观点进行了恶意曲解。(7月13日《羊城晚报》)
其实,几乎如出一辙的“戏码”在一个多月前就“演”过一遍。某财经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黄汉权称:三年之内免谈房产税。国家发改委随即澄清:产业研究所属于研究机构,并不能代表发改委的立场,“内容严重失实,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有证券人士表示:“一些大的机构显然在利用一直没有政府部门出来有个明确说法的‘房产税’进行操纵,几个回合,每次六七十个点的震荡,这些机构赚了多少!”(6月1日《羊城晚报》)
无论是黄汉权还是秦虹,也许都有点冤。身为学者,当然有权公开自己的看法,对政策发表自己的意见。可是,他们又不是普通的学者,他们所任职机构的官方背景,让他们的看法和意见随时都会染上“官方色彩”。从中央到地方,从部委到省市,各种研究机构多不胜数,这些机构聚集着一大批官方学者,为政策制定调研论证、献计献策,甚至在政策出台后解读辩护,其影响和作用非普通的学者可以相比。可是,他们毕竟还是学者,不是承担决策和执行职责的官员,不能因其任职机构的官方背景而禁止他们著书立说或接受采访。
别说普通民众,就算是行业记者,也未必能全部弄清这些机构的性质、官方学者的观点是否代表政府部门的立场。因此,除新闻发布会等正式的发布渠道外,官方学者在公开演讲或接受采访时,很有必要作出声明:是代表个人,还是代表研究机构或政府部门?如果声明为个人意见,则主动褪去“官方色彩”,至于听众或记者如何辨别取舍,应责任自负。秦虹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副主任”,试想一下:如以此身份表述同样的观点,即便媒体有“误读”甚至“恶意曲解”,有可能在市场掀起如此大的波澜吗?因此,有官方背景的研究机构应制定相应守则,让官方学者有章可循,同时约束官方学者作出政策暗示,重复上演爆料和澄清的“戏码”。
信息是市场中的重要资源,投资者的买入或卖出,无不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决策。市场越敏感,信息越值钱;市场越是受政策左右,政策信息就越是备受关注。“信息市场”良莠不齐真伪难辨,大众传播媒介应当为公众承担起“把关人”的重任,甄别良莠,鉴别真伪,而不应人云亦云见风就是雨,更不应投特殊利益集团所好,以“刻意误读”甚至“恶意曲解”忽悠公众、扰乱市场。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