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关于农产品价格上涨有没有游资进入炒作,三个部门给出了迥然相异的答案: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天气原因造成的。两天后,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大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多,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农业部官员则表示,游资炒作不是这些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以前,说起“游资”,人们多是指国际热钱。最近,国产“游资”已经成为媒体上的“热词”。股市中,常有“神秘游资买入某某股票”的传言,令其价格连续上涨,券商也纷纷向股民转播各种所谓的“游资动向”的消息;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中不少行业则对“游资”深恶痛绝,生怕游资一旦介入,哄抬起商品价格,造成百姓质疑、发改委发难的境地。
应该说,“游资”是“民间资本”的一种形式,如果引导得当,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一个权威机构统计和监管游资动向。
从笔者看到的公开发布的信息中,目前似乎只有温州市发布的资料能够清晰说明当地游资的详情。据温州市政府介绍,当地流动的民间资本已经达到6000亿元,并每年以14%的速度快速增长。在温州市的报告中,还对游资的构成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2009年,温州整个投资837亿元,其中国有投资260多亿元。非公有企业投资504亿元,农村的私人投资70亿元,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的比例为2∶1。温州的民间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比例大致是7∶3。同时,温州在外的民间投资将近3000亿元。
除此之外,其他有关于“游资”的判断,特别是有关的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都语焉不详。有说游资从股市、楼市撤离的,有说游资从山西煤改撤离的,但并没有实际数据说明,到底撤离了多少,又有多少游资是撤离后进入了投机领域,对炒高包括农产品价格在内的物资价格到底起了多少作用?
管理层涉及游资的管控能力方面的缺失,并非是不作为,游资确实难以统计和管理。很多经济学家早就断言,游资的统计一直是各国金融监管的难点之一———其随意性大、流动性强、隐秘性高,经常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但游资又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难以统计的数量庞大的游资游走于中国经济的每一个角落,随时可能推动某个商品价格飙升。更令人担忧的是,经常有炒作者造势说“游资即将进入XX领域”以证实其炒作的真实性。
没有人能说得准到底有多少游资,它的动向又是如何的,却又人人都在说游资。那么至少有一点可以看到,游资作为一股力量强大的民间力量,已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也正逐渐拥有着更大的话语权。
正如黄河之水到底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一样,民间游资可能在近年来仍然是诸多专业人士在计算着的一个谜。但前人治水的经验也告诉我们,面对浩瀚如同黄河那样的游资,限制或者拦截都不是办法,而是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疏导到更需要它们的领域去,才能把这股强大的力量由毁灭转为建设,由炒作转为积累。
说到底,民间游资,真正能说了算的,除了千千万万的游资所有者之外,政府也不能对其放任自流,应该通过深入调研、出台政策,对游资实行鼓励和限制并重的政策,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将热衷于跟风炒作、投机获利的游资吸引到正当渠道来,让民间游资真正从投资实体经济中获益,而不能任其今天炒大蒜、明天炒绿豆,东奔西走、四处游荡的盲目现象,中国整体经济才能更健康稳健。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