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让人心动的“民生住房账本”——未来10年,重庆市将建设400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今年开建500万平方米,3年时间内完成200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这意味着,重庆改变了住房主要由市场提供的单一体系——30%的低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的公租房予以保障,70%的中高收入群体由市场提供的商品房解决。(4月18日(重庆晨报》)
近年来,住房难题几乎困扰了所有的平民百姓,一部《蜗居》曾让多少人同病相怜。国家虽然早已启动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但由于责任不清、监管乏力,一些地方出现了卖地越来越多,但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却越来越少的怪象。而苛刻的申请标准又将新生代城市居民、大学毕业生、外来工作人员、新就业人群等“夹心层”排除在外,导致这些“蚁族”们既享受不到保障房,短时期内也买不起商品房。
在当前城市房价不断上涨、租金水涨船高,普通百姓收入与房价之比越来越大的当下,公租房闪亮登场并迅即在重庆“开花结果”渐成“样本”,这对于广大“夹心层”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层次建设,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住房供给主要由市场提供的单一供房体系,将被政府保障与市场供给并举的双轨运行机制所代替,许多新就业的大学生或外来务工者将享受政策的利好速圆安居乐业之美梦。
较之香港的“公屋”和国内其它城市正在试水的公租房,重庆的公租房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一是限定套型面积,建筑面积控制在35至80平方米之间;二是优惠租赁价格,租金价格按建设成本利息加维护费计算,控制在市场租金的60%以内;三是房子的租赁期限最长为五年,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也不允许转让、出借、出租和改变住房结构或使用性质;四是申请对象不受户籍限制,凡年满18周岁,有稳定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本市无住房或住房面积低于城市住房保障标准,都可以申请;五是公租房与商品房“混居”,不搞“贫民窟”。规划兴建中的21个公租房建设点分布在主城区一、二环线之间,交通、环境、配套等条件较好,平均容积率控制在3.8。
解读公租房的“重庆样本”,我们看到,重庆正在大规模兴建的公租房不仅户型适中,小区漂亮,交通便利,十分体贴居民,而且因取消了户籍限制,覆盖范围更广,受益群体更多。特别是在商品房中“镶嵌”部分公租房,这种制度设计上的“混居”安排,即可避免“贫民窟”的产生,又有利于消除住户家庭收入高低造成的心理落差,更能保障公民的尊严。此外,公租房永远姓“公”,不能上市交易,没有利润可图,由公租房引发的腐败问题也会相对减少。
不论是国外的成功实践,还是重庆先行先试的“样本”,均表明公租房是解决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首选“产品”。期盼公租房的“重庆样本”尽快破茧化蝶,在全国推而广之,成为新一轮楼市调控的利器,让“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