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在网络上曝光了一张药品订货单,上面相差数倍的两栏数字让他心寒:“可能出厂价一块两块,甚至几角钱的药品,到我们病人的手中就是几块几十块。”记者调查发现,出厂价仅为1块多的药品,在不同的药店能以7元至十多元不等的价格出售。(京华时报)
药品的惊人差价,恰恰反映了药品定价长期虚高的现状。大量的利润都进了药品中间商和医院相关人员的口袋。而患者不得不为昂贵的医药费用买单。虽然有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但这一指导价并未起到降低药价的效果。来自医疗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汪春兰指出,基本药物的国家指导价比一些市县招标采购价高出了五成左右。
本来消费者都对国家基本药物指导价寄予厚望,希望它能降低看病费用,缓解“看病贵”问题。但远高于药品生产企业成本价的国家基本药物指导价,其指导作用已基本消失,不仅没有改变药品长期虚高定价的局面,反而成了药商和医院卖高价药的最好借口。不管药价卖得多高,只要在国家基本药物指导价之下,它就是“合法”的。而一些指导价定得低的药品在药店里根本买不到,药商嫌其利润太薄不愿进货。时间一长,厂家只有改换包装,以新药的名义重新报批,价格立刻翻了好几倍。
早在国家基本药物指导价公布前,地方有关部门公布的药品指导价就因水分过多而备受批评。同款药的零售价相差好几倍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由于那些远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高价药”的价格都低于指导价,消费者往往面临投诉无门的窘境。
国家基本药物指导价是相关部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的,按理不应该出现定价过高的现象。之所以闹出“天价”笑话,恐怕还是与药品生产销售的灰色利益链有关。由于国家基本药物指导价涉及到药品生产企业、医药公司、药店和医院等众多单位的利益,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府定价,使之符合本行业的利益,就成了许多企业必然的选择。而参与制订国家基本药物指导价的专家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出于维护行业利益的目的或是难以抵御利益交换的诱惑,往往会在定价时主动向企业方倾斜,而忽视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这样定出来的基本药物指导价,怎么可能降低药价。
如果参考企业成本价(加合理利润)制定国家基本药物指导价,不仅药店和医院的利润会减少,医药公司等药品中间商的利益也无法保证,把指导价定高,即便以近乎半价的价格中标,药品生产企业、医药公司、药店和医院仍然有利可图,可谓皆大欢喜。难怪在患者一直抱怨药价太贵的同时,主管部门却经常自豪的宣称:“通过集中招标采购,节省财政支出(为广大患者节省药品费用)××××万元”。
药价要合理,除了要规范药品市场,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配送费用外,关键是得让国家基本药物指导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过程要公开透明,国家基本药物指导价的定价程序和过程也应向社会公开,以避免暗箱操作和随意定价。指导价应合理参考药品生产企业成本价和现有市场零售价,防止出现远高于市场零售价的怪事。如果国家基本药物指导价在正式公布前能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还会出现基本药物的国家指导价比市县招标采购价高出五成左右的尴尬局面吗?现在零售市场上的药价也不会出现定价混乱的局面。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