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的经济风险之一是通胀,这是两会关心的话题。我们认为,今年通胀形势不会恶化。
通胀滞后于货币发行增加
通胀形势往往滞后于货币发行。大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显示,货币发行增加与通货膨胀发生,一般有两到三年的滞后时间。
美国2001年为复苏IT泡沫破灭带来的经济衰退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把1%的低利率保持了两年之久。2004年全球大宗产品价格开始大幅上涨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开始膨胀,全球出现流动性过剩。时间间隔是3年之久。
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爆发全球通胀期间,全球70个国家的通胀率达到两位数。从2004年开始的全球流动性过剩到2007年,又是3年之久。
2004年中国遭遇全球的流动性大规模流入,人民币受到升值的压力,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结汇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形成这一轮通胀,2008年上半年达到最高水平。这轮通胀酝酿达3年之久。
通胀不会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期的政策性宽松货币环境下。大规模的货币发行一般是应对经济危机或者经济衰退的政策行为。在经济没有被有效激活之前,货币发行遭遇不同程度的“流动性陷阱”,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
通胀发生在经济偏热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经济增长处于潜在增长率水平时,继续增加货币发行会推动经济暂时偏离均衡水平,投资和消费需求超过供给,工资水平会相应上涨,价格水平也偏离均衡水平上涨。如果短期内经济的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不会提高,这种偏离产出均衡水平的状态是不稳定、不能持续的,很快在新的价格水平上回到原来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这时候如果继续增加货币发行,上述过程就会重复发生,结果就是价格水平不断上升,通胀形势恶化。
所以,通胀不是与货币发行如影随形的。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2010年通胀恶化的可能性比较小。
总需求推动型通胀相对温和
我们判断,今年经济将平稳增长,不会偏热。预计今年消费保持15%左右的增幅,略高于去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5%。进出口形势受外需市场微弱复苏影响,可能会好过去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转负为正。加上货币供应量的调整,总需求会推动价格水平温和上涨。
去年的通缩对今年产生翘尾影响很大,最高可能到1.6%左右,非常容易拉高CPI数据。比如,2月份因为春节因素,物价水平涨幅往往较大,但是去年2月物价是负增长。在同比意义上,今年2月份的物价水平就可能要把去年调整以后的物价数据算上。我们估计,2月份CPI涨幅会在2.2%-2.5%之间。但是这中间有1%左右是受翘尾影响,不是实际价格水平的上涨。但是翘尾影响从道理上和数据上都是很明确的,也是可以剔除的。
成本拉动型通胀可控
我们认为,新增价格上涨因素是可控的。如果增长方式转变是今年的重头戏,那么与增长方式密切相关的要素价格机制改革和能源税改革势在必行。更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在经济上行期间,一般带来价格水平上行。如果物价上涨较快,完全可以采取对低收入群体补贴的方式来提高社会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完成价格机制的调整。
可实施进口品价格补贴。进口品价格会随国际价格变化而变化。比如,当石油价格超过100美元,国内成品油价格上升对价格产生的压力超过可承受水平时,同样也可以采取价格补贴,或者价格限制的方式。如果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应该允许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价格。其他一些大宗产品也可以通过收储和储备释放的方式稳定物价上涨。
工资和收入水平增长不会超过经济增长。如果今年GDP增幅达到10%。在各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措施下,城乡平均收入水平应该比去年9%的增长有所改善,但是大幅超过经济增长可能性不大。工资收入平稳上涨,也不会从成本角度拉动价格水平大幅上涨。
综上所述,成本上升影响的总供给拉动型通胀总体上是可控的。
心理因素和外部因素可化解
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对通胀影响有限。如果通胀预期强烈,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消费者觉得明天要涨价了,今天会多买东西存放;从供给者方面来说,如果明天会涨价,今天就会少卖一点。供求行为的改变,人为因素造成的供求缺口,就可能把价格推上去,最后通胀预期就变成了真实价格的上涨,就会导致通胀预期转换成真实的通胀。实际上,在一般消费品生产供给大于需求的基本情况下,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改变应该对通胀形势演变影响非常有限。
最近有人担心美国会通过通胀来化解巨额财政赤字。如果全球通胀发生,谁也不会独善其身。这将从大宗产品价格上升的角度,从全球资本流动的转向角度,对中国产生输入性通胀压力。但这应该是小概率事件。特别是今年,美元大起大落,对美国经济复苏不利。美元贬值改善出口,但是美元贬值又提高油价,加大通胀压力。特别是在欧元区经济比美国更脆弱的情况下,美元不可能大幅贬值。如果美元强行大幅贬值,欧洲经济的崩溃和全球经济崩溃对美国显然不是好事。
小概率事件也不可不防。如果全球爆发大规模通胀,如果全球通胀对中国通胀产生不可承受的影响,中国可以通过汇率大幅升值来化解大宗产品输入性价格影响。对内提升利率,平稳投资和资产价格,化解内部的通胀压力。同时,启动低收入群体补贴机制。这应该可以避免恶性通胀的威胁。
上文已经提到,通胀到来与货币发行之间有两到三年的滞后期。相信这一次通胀也不会如影随形。结合现在的国际国内情况,今年没有导致通胀恶化的显著因素。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