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去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些数据再次赤裸裸地挑衅着人们的日常观感。比如“蜗居”族敏感的房价涨幅——去年房价涨幅为1.5%。顿时,质疑遍野:“小数点明显放错位置了”!
相关部门频频释疑,昨日最新解释是1.5%是全年平均数,房价上半年较低,下半年上涨,平均下来就被拉低了。“房价平均说”和熟悉统计平均工资一样尴尬,让统计局长都脸红的数据难以服众,徒惹口水漫天。
对此,专家呼吁建立权威的房地产价格指数。但是,在总理一遍遍强调要管好房价的语境下,在幸福感几乎被蜗居之痛蚕食而尽之时,最紧要的不应是建立权威价格指数。这正如饥民眼冒绿光死盯着一屉馒头,你不在如何公平有效分发馒头上努力,而只顾制订计量规范的“馒头国标”一样好笑。
再说,现有统计指标真不能客观反映房价涨幅吗?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必须承认,当下住房不仅是纯粹的经济问题,而是被市场以外的各种权力和利益所捆绑。使本应简单的市场交易,蒙上了沉重的利益博弈阴影。房价回归理性,“住有所居”是多么沉重的现实转身,恐非像“权威价格指数”之类的简单计量单位所能描摹。
这一点,从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近日在微博上的声明中,可见一斑。他指责某记者文章曲解了他关于“房价上涨”的意思。并说“记者年轻不知轻重。咱理解。可您得吃饭我不也得吃吗?泣求媒体朋友给在下留条道。”这话或是肺腑之言,住建部主任尚有如此难处,对于“房价上涨”措辞尚且如此谨慎。由此及彼,自能推断出统计部门数据失真,症结不在于缺乏权威价格指数,而是有无发布真实数据的诚意、勇气和决心。
再进一步说,除了决策部门或专业研究者,老百姓对具体上涨数字其实并不会过分执着。当然这不是说,你毫无诚意公布一个明显欺负弱智的统计数字就能换取谅解。人们怒气指向的是公权力弄虚作假,而非那个具体数字。
这也很好理解,人都是社会动物、经济动物,是所谓的“理性经济人”。老百姓不是玄而又玄的专业经济学家,但却无师自通,精通生活经济学。比如,人们不会关心牛顿是如何在苹果落地的启示下,用多么繁复惊人的公式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甚至连此既成定律是什么都不关心,却牢记下一个事实:苹果落地,立等可食。同样,对于房价,人们关心的不只是一个个具体的上涨数字,可对于“房价狂飙、无房可居”却有着铭心刻骨的切肤之痛。
可见若只纠缠统计指数是否权威、统计手段是否新颖,在管理房价问题上,就有些本末倒置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的勇毅,来祛除房价畸高之弊,来缓和民生煎熬之痛。总理日前在和网友交流时已就“管理好房价”再次郑重给出承诺。各地政府如何落实,人们何时挥别蜗居记忆,我们满怀希望地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