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是房地产领域反腐利器

2010年01月07日 13:04   来源:中国网   徐娟
    去年,浙江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该省国土系统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达61件67人,其中有15名正、副局长。对此,一名检察官评论称,近年来各地房价一路攀升,里面“还包括了腐败的成本。”(1月6日《中国青年报》)

    被视为腐败高发区的房地产领域,近年来越发显现出吞噬性强、吸附力大的黑洞效应。山东省原省委副书记杜世成、北京原副市长刘志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天津市原检察长李宝金等人,均栽在了房地产腐败上。这次浙江省仅在国土系统内一年就揪出贪官67人,既显示出党委政府打击房地产领域腐败现象的决心,也暴露出官员腐败和开发商暴利如影随形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从纯粹的市场经济眼光来看,房价虚高显然是一种反常态、反经济、反制度的现象。房价持续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这既容易造成房地产泡沫,也给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埋下隐患。频发的房地产领域腐败现象显示,房地产能够满足地方官员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是税收增长,同时房地产发展能“提升”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官员也通过权力寻租满足了私欲。这条隐藏的铁律不打破,房价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房地产领域腐败频发与制度的不合理密切相关。现在,从土地出让、项目审批、银行贷款到预售销售,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少关卡。层层设卡的本意是避免权力独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但很多制度性的关卡最后不是挡住开发商的违法行为,而是为腐败分子提供了受贿之门。于是,开发商将行贿成本计入房价,以保护社会公平性为初衷的一些制度,最终反而造成了房价飞速上涨,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保障减弱。

    因此,要有效遏制房地产领域的腐败现象,除了像浙江这样加大反腐力度外,笔者认为,更应当从常规制度层面加以调整和监管,避免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公开透明打通房价下降通道,遏制腐败现象。“任何猫腻都害怕公开”。如果将房地产交易全过程公开、房地产商信用公开、房地产交易资金来源公开、资金结构公开、付款方式公开,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楼盘的实际开发成本是多少,政府“卖地”收益有没有用于改善老百姓住房,政府权力部门与开发商之间有没有猫腻,这样想发生权钱交易都难。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