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中国房地产排“雷”挤“沫”

2009年11月11日 08:03   来源:光明网   陈庆贵
    尽管时临深秋天凉且不时有阵阵寒意逼人,尽管面对房价疯涨畸高有人怨声有人骂娘,但中国的房地产似乎依然七月流火我行我素,无有降温退烧的迹象。值得注意的是,现时对中国房地产的民间审视已然出现嬗变,由侧重微观层面的民众关注高房价“叫天不应呼地地不灵”进而噤若寒蝉和专家争议房价地价打嘴仗无休无止无有答案,转向侧重宏观层面的对房地产影响中国经济的担忧和呼吁。有两个代表性声音应当得到决策者关注:

    第一,当下中国地产泡沫已不是应当不应当承认,而是十分危险。学者羊慧明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国内一线城市房价继续被哄抬炒高,将可能重蹈东京楼市“急涨长跌”的覆辙。一些经济界人士认为,当前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很高,风险已经很大,前车之鉴不能不重视。北京上海人均收入不到东京1/10,而房价已比肩东京,一套100平方米的普通公寓(清水房)房价达200万元人民币以上,即以家庭户均年收入6万元计算,房价收入比已超过30倍。京沪人均收入要达到东京的水平,起码还要15年。换言之,京沪房价已经把未来十余年的空间都透支了。目前,上海市已有13家楼盘销售价格突破10万元/平方米,周边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价格达到3万元/平方米以上项目比比皆是,这些均反映出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程度。日本的地产泡沫是一个富裕社会的泡沫,都拖垮了日本经济,而中国还是一个整体不富裕的社会,出现超过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其灾难性后果将比日本更可怕(10月27日新华网)。

    第二、任由地产泡沫做大,将有可能累及中国经济复苏。10月27日《经济参考报》载,国企疯狂抢地吹大资产泡沫为经济复苏埋下“地雷”。大规模出现的地价新纪录不仅短期内会拉动周边房价上涨,在未来多年内还会因自身成本过高而不断刷新房价纪录。萧条期间资产泡沫膨胀,对中国而言绝非福音。专家们表示,资产泡沫总会破裂的,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从美国发生的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情况看,泡沫持续的时间往往比人们预想的要长,但泡沫破裂的速度远远快于人们的预期。当前经济尚未企稳,全球经济还在萧条期的情况下资产泡沫膨胀,对中国而言绝非福音。泡沫加速膨胀后一旦货币政策调整、社会预期改变,泡沫随时可能破裂,将动摇市场信心,居民财富损失和金融机构资产损失都会严重影响经济复苏。

    令人担忧的是,比泡沫本身更严重的是我国缺少抑制泡沫膨胀的有效机制和社会动力。抑制房地产泡沫主要依靠政府对市场投机活动的抑制,新加坡、英国、瑞典等国均有卓有成效的措施抑制房价。而现下国内一些地方片面理解“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政策,鼓励居民直接进行住房投资,将房地产作为社会投机工具使用,推高房价遂成为地方政府增加非税收入基本途径,故而抑制房地产泡沫就一直缺少出台的社会动力,导致1993年、2006至2007年、2009年出现的周期性房地产泡沫。

    地价和房价高企带来巨大风险,最终买单受损的还是老百姓。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皆有潜规则。国有企业不怕地价高,因为资产在账上,拿到地就可再去融资再去搞项目,东边亏损西边赚回。上市公司则需要相应业绩维持股价,反过来又迫使开发商以更高价格去追逐更多土地。房地产上市公司进入“高地价→高股价→更高地价”恶性循环便不足为怪。现下国企“不差钱”,上市公司可以圈股民钱,然而地价房价高企导致巨大系统风险最终要由金融机构和股民承担,换言之,最终买单倒霉的只能是老百姓而非别人。

    值得注意的是,现时不仅有专家提醒呼吁,更有国土官员反思直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官员说,“业内流传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2万亿经过国企下属的房地产公司流入了土地市场。一些国企拿地不计成本,今年拍出的新‘地王’可能会导致未来5至8年内房价成本居高不下。其实国土部门并不希望土地价格越高越好,那样只会拖累一个区域房地产健康发展。”

    面对百性怨声、专家呼吁、甚至少数官员的反思直言,我不禁想问,谁来为中国房地产排“雷”挤“沫”?为中国房地产排“雷”挤“沫”究竟还要等到何时?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